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水平,确保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我国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办法的相关内容。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质量。通过资质认证,选拔出具备综合能力的集成单位,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是指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和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这包括对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系统测试、系统维护等全过程。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第三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资质包括以下要素: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装备、系统建设质量、人员构成与素质、经营业绩、资产状况等。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第四条,凡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单位,必须经过资质认证并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该证书分为一、二、三、四级,分别代表不同的集成能力。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资质等级评定条件包括:企业规模、技术实力、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业绩、资产状况等方面。具体评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资质监督管理包括资质认证、资质换证、年度监督检查等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资质认证管理工作,并设立资质认证管理委员会、资质认证专家委员会和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等机构。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第三条,资质证书有效期由四年调整为三年,同时取消每两年一次的年检。这意味着,集成单位需要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以保持资质证书的有效性。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等级。甲级资质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信息系统集成业务;乙级资质单位可以在注册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机密级、秘密级信息系统集成业务。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规范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市场、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质认证,选拔出具备综合能力的集成单位,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