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智能手表关键部件导电陶瓷传感器产业化的叶超超、致力于动画骨骼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郭亚承、深耕单细胞多组学检测系统的刘杰、研究代谢病治疗工程化益生菌的吕军鸿……11月17日,在智慧与激情交织的火花中,第七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下帷幕。一个又一个代表槐荫区出赛的创新人才与高精尖项目令人印象深刻。
本次大赛,槐荫区最终征集来自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与新能源等五大领域共计270余个项目参加预赛,15个项目闯入决赛。截至目前已落地项目22个,落地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充分彰显了槐荫区不断通过人才建设积累的厚重人才底蕴。
厚重的人才底蕴得益于近年来槐荫区持续拓展引才视野,放眼全球揽才纳智。围绕“34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培育,聚焦医养健康、智能制造等优势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完善“双招双引”协同推进机制。同时,积极创新引才模式,以“人才+项目”为抓手,精准吸纳海内外创新创业力量。
“能够代表槐荫区参加本次大赛真的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从最初报名到决赛,每一步都充满了趣味和挑战。在与其他选手的交流、竞争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和包容。”本届大赛获奖选手郭亚承在赛后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济南枫糖动漫科技近日刚刚在槐荫区落户。他坦言,是槐荫区对人才的支持与尊重、优秀的营商环境以及出色的交通区位优势打动了他。
郭亚承的故事,是槐荫区与众多创业者结缘的生动写照。槐荫区用十足的诚意让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在这片热土扎根生长,共同谱写着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美好篇章。截至目前,槐荫区人才资源总量共计22.6万人;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等省级以上领军人才270余人,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20余人。
人才的纷至沓来,得益于人才对槐荫区的认可,槐荫区对人才的支持与尊重在服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槐荫区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为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店小二”“保姆式”跟踪服务。从主动对接、了解意向需求到整合区域资源、配备最佳场所,再到一站式注册落地,大大节省了各类试错成本。同时,积极联系市、区各级金融机构召开大赛项目金融对接会,缓解人才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此外,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保育箱”等多个优质孵化器、载体,加快实现“转化-孵化-产业化”蝶变,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来自英国的储能项目投资回报分析系统项目负责人朱文韬表示,海外高层次人才保育箱孵化器为海外回来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发展环境,不仅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更提供了金融、就业、法律等全方位服务,让其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
人才和项目引来了,如何“留得住、发展好”才是关键。在槐荫区的众多人才中,青年人才的比重正在迅速提升。在这个“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时代,槐荫区正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捕获”青年人才的芳心。究其原因,不得不提槐荫区积极创建的青年友好型城区。自2021年创建青年友好型城区以来,落户青年人才近3万人,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槐荫正在走来。
近年来,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槐荫区出台“智汇槐荫”人才政策22条、科创10条,从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平台搭建等领域给予扶持。分层次建立“金种子”人才储备库,搭建重点人才工程申报梯队,定制人才个性化递进培养方案,2023年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6人,实现国家级人才量质齐升。举办青年人才创业大赛、专场招聘会,对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低息贷款等支持。
同时,槐荫区全力建立全链条服务推进机制。打造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绿色就医、人才贷、人才安居等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槐荫区成为人才集聚高地。实施人才安居低息住房贷款激励计划,发放人才购房低息贷款过亿元,走出“政府主导、金融助力、人才受益”新路子。打造“槐荫人才赋能港”和“青年人才创投服务基地”,搭建人才创业投融资平台,帮助企业申请人才贷7000余万元。
诚心引才、热心留才、倾心育才、真心爱才。在槐荫区这片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沃土上,众多人才将与槐荫携手共同创造更大成就,绽放精彩人生。(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