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的热潮涌动中,AI自习室悄然在县城兴起,大有“遍地开花”之势,以此成为许多城乡地域的家长寄予帮助孩子“提分”的“神器”。然而,随着主流媒体报道的深入,我们看到,在这股看似高科技加持之下的课外教育模式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
校外培训借AI“死灰复燃”
AI自习室的核心运营流程相当简单:将五六千元一台的AI学习机卖给想要让孩子提分的家长,并提出可以帮忙看管孩子自习,借此收取托管费。这种模式在县城市场迅速扩展,成为一门看似光鲜亮丽的赚钱生意。
因为,在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家长们普遍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AI自习室打着“个性化学习”“高效提分”的旗号,迅速吸引了大量家长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科技技术,变相开展的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
从AI自习室的调研看,这些自习室里的孩子,大多绞尽脑汁地应付AI出题,一旦题目做错,系统就会让他们一直做,直到全部做对才能通关。
从教育教学效果看,这种“题海战术”不仅无法真正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反而可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AI自习室真的能为孩子们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吗?还是仅仅在收割家长们的智商税?
AI自习室隐患问题不少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AI自习室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例如,督导老师的门槛越来越低,很多老师并不需要教师资格证,只要会填写表格即可。他们的收入与销售学习机的业绩紧密挂钩,这导致他们更多地关注于推销产品,而非真正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此外,一些自习室还通过夸大宣传、诱导隐性消费等手段,进一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一些AI自习室,学生完成机器布置的网课和刷题任务,达数小时。那些商家提供的较为低廉的平板,显示屏幕对孩子眼睛的伤害,以及久坐对幼小身体的伤害,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回顾近些年类似AI自习室的各种花样坑害城乡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打着高科技旗号的教育模式并非个例。
从线上教育平台的虚假宣传到线下培训机构的乱收费现象,再到各种名目繁多的教育APP的泛滥成灾,这些教育乱象在大城市无“立足之地”后下沉县域,无一不在侵蚀着城乡家庭的教育投入和信任。
坑农智商税当休矣
如今,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农民当作傻子来糊弄。
让农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标,而让农民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多地成才,才能让乡村真正兴旺起来,让国家和社会更有力量。
在教育领域,我们需要坚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实现资源不断均衡发展,为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提供真正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对于AI自习室在县城的兴起,我们应以更加理性、审慎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危害,减少盲目商业跟风。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政策宣讲,引导一些家长和学生,走出这种教培的误区,避免落入“智商税”的陷阱,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和学习体验。同时,要打击各种类似的教育乱象,为城乡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学习环境。
如此,城乡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