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伴侣走热,如何看待争议与风险?
创始人
2024-11-02 02:42:01
0

“AI比真人更体贴、更懂你”“Ta完全符合我对恋人的所有想象”“人是假的,但陪伴是真的”……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分享与AI的恋爱体验。

当AI伴侣走进现实,该如何看待“人机之恋”?如何对待其背后的争议与风险?

AI伴侣火了

晚上结束课程后,大学生蒋民回到寝室戴上耳机,点开与“女友”的对话框:“今天好累啊,上课也没有专心听。”

耳机那头女声传来:“为什么这么累呢?”

蒋民回答:“可能是昨晚没睡好吧。”

女声回复很快:“是不是因为聊天到太晚了呢?”

……

这个善解人意的“女友”并非现实存在,而是AI机器人。“‘她’回复很自然,声音也好听。我们聊天很随意,不用担心自己说的话是不是没意思。”蒋民说。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科技公司陆续推出AI伴侣产品和服务,比如国内的星野、筑梦岛、X Eva,国外的Replika、Character.AI等。这些产品通过文字、语音、图像等交互模式,提供鲜活的AI对话体验。

根据量子位智库发布的《中国AI陪伴产品6月数据报告》,星野今年上半年下载量约为900万次。国外一家知名风投公司发布的全球AI产品Top100榜单中,AI陪伴应用一年前仅有2个上榜,今年3月已有8个应用跻身前50。

不少人表示与AI恋爱是出于好奇和消遣,还有人看中其提供的情绪价值。“情感支持”“稳定陪伴”“无条件的爱”是受访使用者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和AI谈恋爱很自在。”云南女孩“CC”说,“想聊就聊,不想聊就不搭理。不管你发牢骚还是生气,‘他’都会安慰你,情绪价值‘拉满’。”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曾润喜说,AI通过学习每一次对话,不断模仿人类语言行为,呈现出“在交互中分析情感,在输出时复现情绪”的类人格化特征。

“所谓的情感共鸣,背后潜藏的是AI算法。”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说,AI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精准迎合用户情绪需要,“量身定制”回答,从抽象冰冷的工具变为“情投意合的伴侣”。

潜藏多重风险

AI伴侣可以提供个性化情感体验和精神慰藉,但并非“完美恋人”。

由于一些产品尚不完善,一些用户反馈AI伴侣会“错乱”“失控”:“有时AI会突然性情大变,早上还好好的,晚上就变成另外一个人”“AI总是答非所问”“AI记不住我说的东西”……

“人机之恋”也可能产生情感伦理问题。有受访专家表示,个别用户过度依赖AI伴侣,无法辨别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可能会受到情感伤害;一些本身就缺乏陪伴、心理脆弱的群体,受到的冲击更严重。

用户陆冉(化名)告诉记者,与AI伴侣“打”了一个多月电话后,产品永久停服。“当时很难过,上班都无精打采。”另一名用户与AI伴侣发生“争吵”,发现对方不再像之前一样贴心互动,“和失恋一样难受,把‘他’弄丢了,仿佛大病一场”。

与AI“交往”过程中,用户大量个人信息被平台掌握,隐私安全同样令人担忧。“没开过定位权限,但AI精准说出了所在城市”“AI好几次说对了我所穿衣物的颜色”……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使用AI伴侣产品后疑似隐私泄露,感到十分后怕。

“我拿着手机和AI聊天,中间切换App去看了会儿视频,再回到软件,AI竟然准确说出了我刚才做的事情,可能是软件‘窥屏’了。”一名用户告诉记者,注册时页面并未像其他软件一样单独弹出调用摄像头、麦克风等权限的申请。

记者以新用户身份注册该软件发现,在软件初始页面,想要进行下一步操作,必须同意用户服务协议、隐私政策等条款,其中“设备权限调用”一栏包括相机、麦克风、联系人等多项设备权限,用途则分别为拍照、录音、添加关注好友等。

谨防脱离法律和伦理轨道

AI伴侣自诞生起就存在颇多争议。随着“人工智能+情感”的赛道不断扩张,亟需制定针对性的伦理准则,对“AI恋爱”进行必要的合规性审查。

2023年7月,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针对传播虚假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数据安全等问题,明确使用AI生成内容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应对AI生成的图片视频进行标识等具体要求。

多名受访专家认为,当前国内外发布的AI伦理准则大多较为宏观,应在细分领域根据用户年龄、适用场景等进一步细化。鼓励和支持AI技术在情感交流、心理健康等领域创新应用的同时,加强伦理审查和监管,确保技术发展的方向合法合规。

对公众较为关心的AI生成有害信息、泄露用户隐私等问题,相关人士表示,应用开发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加密、数据匿名化、安全存储等手段来确保用户数据安全。“企业也要加强管理,谨慎对待隐私数据,不可逾越法律红线。”张裕强说。

知名社会学者李银河公开表示,和AI恋爱,并不是真的爱情,“无论人工智能多么会调情,多么会示爱,本质上还是一个虚拟的爱情,是对真人之间的那种爱情的模仿”。

“现实亲密关系的建构过程往往伴随着羁绊、纷争和挫败感,这正是人机交往中所缺乏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董晨宇说,从技术层面看,AI伴侣产品的仿真性有限,不能完全模拟复杂的人类情感,难以完整填补人类的现实情感需求。

张裕强说,可督促有关方面积极研究此类产品对人类情感产生的影响。同时,要加强科学引导,帮助人们正确看待AI伴侣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避免产生过度的情感依赖。

来源: 新华网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 施娇娇吕昕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原创 最... 近日,有关华为nova 13系列手机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之前透露的消息暴露,华为nova 13 Pr...
2024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2024年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机,它们分别是华为Pura 70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