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湘江数评“公众号,作者老杨,经作者本人同意授权后发布
技术解决不了管理的痛,有时候企业混乱的管理会让信息部门在技术实现方面疲于奔命,本想用技术赋能管理或提升工作效率,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技术又拖累了管理,那么到底是技术的错还是管理的问题?
企业引进数字化技术的初衷都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但有时候却事与愿违,软件系统引进了反而带来了新的混乱,比如在流程管理上,部分传统企业缺乏流程梳理、优化的意识与能力直接做流程搬家,导致流程上线以后处处是堵点,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这个时候一般都是信息部门默默背起了所有。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的深入,系统数量越来越多,数据的数量与种类也是随之不断的增加,随着数字化系统在企业管理场景中的不断渗透,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对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企业前期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能力,业务场景管理的多样性导致了数字化系统的多样化,数据的杂乱化,数据孤岛问题出现了,怎么办?
用技术解决!
各种接口做起来,系统之间数据打通搞起来,然后发现数据没有标准很乱,怎么办?各种数据治理、清洗又折腾起来,什么主数据、数据中台凡是能解决数据问题的方案统统执行一遍,一通操作猛如虎,结果呢?业务管理还是那个管理,并未随着数字化系统的引进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技术一直在升级而管理未变革,数据诸侯依然呈割据状态,并未实现统一利用,难以呈现价值。
从以上不难看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技术并不能解决管理的痛,有时候并不是系统不好用,而是技术的先进性一直被低效的管理所掣肘,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管理不升级、不变革,任何技术上的升级与改进效果都是有限的、无效的、甚至还是倒退的,特别是集团型大企业组织体系复杂、业务场景繁多,如不在管理上下功夫仅仅依靠系统来不断打补丁式的解决是难有成果的,讲个案例吧:
某集团建设了主数据管理平台,在技术上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组织管理为四级,即集团、子集团、子分公司、项目部,如按正常的人事管理制度,项目部一名普通员工的入、转、调、离等人事管理场景需要逐级审批,特殊情况下流程还可能到集团最高分管领导处审批,涉及到的流程审批节点可能多达几十个,加上一些特殊情况那么流程最终审批完成可能至少需要1个月时间,那么按制度要求只有完成流程审批以后该员工的相关信息才能录入HR系统,这个时候主数据系统中的人员主数据自动与人力资源系统匹配并实时更新,同时其他多个相关的业务系统的用户数据才能匹配主数据系统的人员信息、并更新,如此操作从技术实现上来说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合规、合理、数据流转正常,但如此的操作结果在日常管理的场景中却是反人类的,通常情况下员工入职以后就要登录相关业务系统开展工作,而HR部门也要在第一时间获取员工的信息与状态以进行薪资核算,但在该案例中只有员工的相关流程审批通过,其信息才能更新,才能获取相关系统的操作权,也就是说虽然员工入职了或者职位变动了,但因为其配套的关键信息并未改变导致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也就是说虽然在技术上解决了主数据与各业务系统之家的数据打通问题,但由于流程审批的问题导致了员工关键信息的滞后,数据的及时性并未保障,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技术解决了数据孤岛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管理孤岛的能力,怎么办?通常大部分企业的做法就是自行在各自的业务系统里做出调整,这个时候问题来了,自行调整虽然方便了,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管理,数据又乱套了,最后的结果就是,由于大部分系统独立运行,脱离主数据平台的管控,只有少部分系统在名义上进行所谓的“系统与数据整合”,主数据平台就失去了作用,名存实亡了,企业又进入了系统混战、数据诸侯割据的场面。
从以上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技术上的不足可以解决,只是时间与资金的问题,但管理能力的提升却是难以实现的。部分企业领导总想用技术来弥补管理的不足,比如想通过各种自动化技术来解决一些业务管理问题,但组织管理场景的复杂性、流程审批的繁杂性、各系统权限设置的多样性、靠主数据平台时时更新完成权限的变更是很困难的,所以有时候并不是企业数字化系统越多、功能越庞大、越自动化越好,太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加上不科学的管理,会让企业的运营管理更复杂、更沉重,让基层员工不堪重负。
老杨认为想用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迭代来实现管理的完美,那是扯蛋的。
数字化系统功能的设计是标准的,而企业的管理场景是多变、不确定的,甚至是混乱的,如不做管理变革、流程优化,即使不惜代价用技术手段实现系统的数据统一,但那也只是短暂的、想象中的美好,最终各业务系统还是各自为政、数据诸侯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