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年上海开展了“亮剑浦江·2024”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明确提出公共场所“不刷脸为原则、刷脸为例外”的治理大目标,而且上海市还率先确定了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三大原则,即“为公共安全所必须”“有法律依据”“做到单独告知”,推动“强制性”“滥用化”刷脸的自查整改。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叫好之声!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给公众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但随着越来越多根本不必刷脸的地方开始刷脸,恶意获取、存储和处理个人信息的现象增多,给公众带来了更多潜在的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甚至身份被冒用等一系列威胁与风险。
正如有人说,技术是中立的,但技术背后的人是有立场的。作为管理者而言,通过制度手段平衡好技术创新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让技术能够“善用”、让公民个人信息有更好的保障,是必须坚持的立场。这次,上海市给人脸识别应用场景分层级划“红线”,无疑为当下的“刷脸乱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红线”划得越清晰,相关企业的整改方向就越明确、监管的“落点”就越清晰、公众信息泄露的风险就越小。
也期待更多地区能够创新管理方法,“非必要不刷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数字化红利的同时,确保个人信息安全无虞,共同迎接一个更加美好、安全的数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