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华人诺奖得主,而如今他已是97岁高龄的老人了,他用一个世纪的经验与阅历,指引着中国科学界的未来。这位老人在97岁高龄之时,直言反驳自己的好友以及晚辈,寸步不让,为国家避免了上千亿元的损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他身上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暴走大历史人物专栏为您独家揭秘。
这位老人就是世界知名物理学家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杨振宁从小开始便一直以严格的标准要求着自己,在西南联合大学读完学士和硕士后赴美留学。在美国的这几十年里,杨振宁超高的科研精神以及工作态度让他一步一步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物理学家之一。这一期间他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等一系列世界性奖项,但杨振宁并不满足于个人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他想到那时中国科学事业正处在一种百废俱兴的状态。于是利用自己的身份为那个时候的中国科学家开拓了通向世界科学的道路,作为邓稼先,钱学森等人的知交好友,在中国科学事业的攻坚战上,虽然战地不同,但是战斗的决心却一致,战斗的目标更是统一。作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为了中国科学事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利用自己拥有着多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一手促进了中国科学与世界科学的交流以及碰撞。到了晚年更是一手培养了许多科研人才。
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为何又与自己的好友和晚辈起了争执呢?又是怎样的决定为国家避免了上千亿的损失?事情是这样的,为了提高国家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学术地位,以科学院院士王贻芳为主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提议修建大型高能粒子对撞机。本着对中国科学发展负责的态度,这无疑是中国科学发展的一大助力,可就是这样的决定为何会遭到老先生的反对呢?
原来,杨振宁认为现在做出这一举措是一件时机不当的事,建造高能粒子对撞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小事。这需要数十年的不断研究以及上千亿元资金的投入,在相关科研领域并未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当下,耗费如此巨大的资金却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无疑性价比不高。当然杨振宁老先生也不是彻底否决这一提议,他只是不赞同现在这个时机做出这样决定。老先生的意思是钱要花在刀刃上,现在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资金,例如教育,环保等方面。同时美国的粒子对撞试验的失败收场,也证明了老先生这一英明决定。老先生在97岁这一高龄,仍然在忧国忧民,这是多么可敬的人啊!
在恰当的时机去做应该做的事,这是杨老先生想通过这件事情告诉我们的。正是有着许多像杨老先生这样的科学家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呕心沥血,中国的科学发展才能如此高速。在此,我们希望中国的科学事业能够取得更显著的成果与发展!
关注暴走大历史,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我们下期继续为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