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出我国第一滴磷虾油!青岛南极磷虾科研实力在全国拔得头筹
创始人
2024-12-28 00:02:06
0

打造“蓝色粮仓”,储量10亿吨、蛋白含量60%的南极磷虾无疑是一个绝佳选项。在各国竞相争夺这一资源的当下,我国发展好南极磷虾产业的意义不言自明。

山东在全国拥有最完整的磷虾科研、捕捞、生产产业链,而青岛基于其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围绕磷虾的研究实力雄劲、百花齐放,在全国拔得头筹。自2009年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至今已经15年,15年来,从我国首次进行南极磷虾探捕,到提取出我国第一滴南极磷虾油,到破译南极磷虾基因组图谱,再到本月初刚刚成立的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南极磷虾专委会,处处都有青岛科研人员的身影,他们共同建立起了青岛在南极磷虾科研领域的独有坐标。

亲历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

提取出我国第一滴磷虾油

“这是我们刚刚提取的磷虾油,你看,多漂亮。”12月24日,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动物生物学研究室内,该校生命学院教授姜国良拿着烧瓶,指着红色的液体对记者说。

他们采用的是最常规的磷虾油提取方法——乙醇提纯法,“简单来说,就是将鲜虾或虾粉倒入乙醇中,乙醇将虾的油脂溶解出来,经过过滤净化,再将酒精挥发出来,就能得到磷虾油。”别看说得轻巧,这可是一个考验技术操作的过程,如果把握不好,可能提不出磷虾油,或者提取率很低。

这一试验的雏形还要追溯到2009年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时。

2009年9月,我国正式启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当时,全国共有8名专家随船出征南极,青岛有4位,姜国良是唯一一位教授,其余3位是研究生。

2009年,执行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任务的安兴海轮

“当时专项征用了两艘大型远洋渔业拖网船赴南极渔场探捕南极磷虾,我乘坐的是辽宁远洋渔业公司的渔船,当时咱们国家还没有专门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姜国良回忆。

“我国对南极磷虾的开发,实际上是在本世纪初才开始的,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有好几个国家开始对南极磷虾资源进行规模化开发。”姜国良教授补充道。由于我国首次南极探捕没有经验,而国外的数据又不能为我所用,“我们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一点点‘跑方格’(站位)。”姜国良笑着说。

2009年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中收获的磷虾

历时近3个月,项目团队对南极48.1区和48.2区全部探测完毕,完成了93个站位的综合调查项目,捕捞磷虾1956吨,虽然相较于现在我国每年10万吨左右的磷虾捕捞量来说,这是个小数字,但却为我国取得了在南极磷虾渔场、生物资源、海域环境、渔具改进和捕捞方法、南极磷虾加工等方面宝贵的第一手现场探捕资料。

2009年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共捕捞磷虾1956吨

姜国良介绍,在船上科研人员建起了临时实验室,每网南极磷虾都要取样留存和冷冻保存,同时开展保鲜技术和磷虾油提取、磷虾蛋白、酶和甲壳素提取技术的初步研究和简单分析。

“当时,我经常和我国南极磷虾首次探捕海上总指挥、辽宁远洋李桥总经理,一边吃着活的南极磷虾,一边讨论着南极磷虾的未来开发。”姜国良笑着回忆道,也因为那一次的机缘,2010年起,辽宁远洋公司每年捕捞的南极磷虾运抵国内后,第一时间会送一批到他所在的实验室,确保南极磷虾实验的持续进行。

姜国良(中)和团队成员

2012年,历经3年、上万次试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动物生物学研究室提炼出我国第一滴南极磷虾油,并于当年在济南完成了中试,且产品成功出口海外。

姜国良向记者展示起提取的磷虾油

九下南极,为南极磷虾做“人口普查”

在姜国良从南极回来的第二年,201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副研究员王新良以国家观察员、科研人员双重身份跟随我国第二次南极磷虾探捕项目前往南极,开启了他的首次南极磷虾考察之旅。

姜国良在提取磷虾油

今年4月,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中,我国首次实现在南极布放生态潜标,实现了对南极磷虾的长周期探测。在此次任务中,作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科学委员会声学调查与分析方法工作组(WG-ASAM)联合召集人,王新良完成了他的第9次南极磷虾科学考察任务。

12月13日,在到处贴满南极地图、充满南极磷虾元素的办公室里,王新良向记者讲述着他的“探虾之旅”。

“这是我国进行南极磷虾考察、捕捞的主要作业区域,这里的磷虾生物量达6000多万吨,是南极磷虾生物量最高的海域。”指着印有南极地图的鼠标垫上南极半岛附近的一个海域,王新良说,这里被称为捕捞区48.1区。

在我国第二次南极磷虾探捕项目中,全国共3位科研人员随船,王新良是青岛唯一一位,他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科学探鱼仪运用声纳技术进行磷虾资源分布调查。

利用科学探鱼仪,科研人员可以“听声辩位”,用回声数据,可以对南极磷虾的资源,做分布区域、分布深度和资源量的评估。“来了解这个区域的内磷虾有多少‘小孩’、多少‘成人’,多少‘男生’、多少‘女生’,就像对该区域内的南极磷虾进行‘人口普查’一样。”

这样的“人口普查”每年都要做,科研人员将获取的南极磷虾数据,提供给渔船使其能更好安排生产。此外,也会将数据提供给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以便其更好地制定国际管理措施,制定捕捞限额等。

到2012年,我国在南极磷虾探捕规模上有所增加,作业渔船从2艘发展到5艘,探捕站点从93个扩大到107个,探捕调查总面积增加了2万平方海里

海洋装备是进行海洋开发的基础和保障。随着我国逐渐重视南极磷虾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家支持渔业公司在渔船装配科学探鱼仪。2013年开始,我国越来越多渔船安装了科学探鱼仪,使得大量来自渔船的数据“变废为宝”,开展磷虾资源调查的渠道大大增加。

2021年王新良跟随南极科学考察前往南极进行南极磷虾调查

“通过多年持续调查,我们大致掌握了南极磷虾资源量的变动规律。”王新良说,2013年到2019年南极磷虾资源处于上升趋势,2019年后,有所下降。南极磷虾资源总量随时间呈现波浪曲线变化,变动周期约为5年。

九下南极,王新良每次去都对南极有不一样的感受,现在已经没有最初去南极时见到冰天雪地的兴奋了,更多的是熟悉感,每年要在南极待3个月的他,“哪次没去就会想念。”

“海洋生态调查需要多年持续的数据积累,这也为极地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提供数据支撑。”王新良就像南极候鸟一样,每到渔季,就要“飞”到南极,去观察那里的磷虾资源。

南极磷虾粉高值化综合利用率可达60%

在捕获南极磷虾并加工成磷虾粉后,要想将宝贵的生物资源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这中间南极磷虾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研究必不可少,这就不得不提到黄海所研究员冷凯良。

冷凯良专注于海洋生物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虽然南极磷虾资源量相对巨大,但并不是取之不尽,这就需要在现有情况下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磷虾资源。”自2012年起,冷凯良带领团队着手开展南极磷虾脂质和蛋白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2009年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姜国良(右)随船前往南极

黄海所食工室渔业新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团队副研究员苗钧魁介绍,南极磷虾精深加工主要针对南极磷虾粉,首先从磷虾粉中提取磷虾油,再将提油后的脱脂磷虾粉通过酶解制备成小分子磷虾蛋白肽,蛋白提取后的磷虾壳可作为壳聚糖、壳寡糖的生产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这样就能实现磷虾资源的全利用。”苗钧魁说,目前团队已经实现磷虾脂质和蛋白的高值化综合利用,完成了生产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也正在对磷虾壳绿色酶法制备工艺进行研究。

“目前对南极磷虾高值化综合利用率达60%左右。”苗钧魁说,部分企业产品和生产技术水平已实现与国际企业并跑。

作为海洋科创之城,青岛在南极磷虾科研方面的成果不胜枚举。202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领衔破译了国际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动物基因组图谱——南极磷虾基因组图谱,揭示了南极磷虾适应极端环境和群体历史演化的分子基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对南极磷虾进行生物学研究,揭示其在自然环境下存在负生长……这些科研力量共同奠定了青岛在南极磷虾科研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同时为青岛发展磷虾产业、深耕海洋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山东海洋强省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支撑。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原创 最... 近日,有关华为nova 13系列手机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之前透露的消息暴露,华为nova 13 Pr...
2024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2024年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机,它们分别是华为Pura 70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