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在上世纪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长达44年。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和苏联开始较劲,在很多方面展开竞争。尤其是航空和科研方面,你争我夺,寸步不让。
1961年4月12日,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加加林,搭乘苏联“东方号”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陆太空的航天员。
载人航天方面,当时可以说苏联完胜美国。美国自然不服气。
在航空竞赛失败之后,美国开始将目光转向地底。因为当时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十分有限,为了掌握更多的资料和超越苏联,美国启动了“莫霍面钻探计划”。
由于海洋地壳比地面地壳要薄很多,所以美国将第一口钻孔设在地拉霍亚海岸附近。
付诸行动之后,美国人才发现向地下的探索,比太空还要艰难。
尤其是在水深948米的海底向下钻探,难度更是非同小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可以说根本无法完成。
最终他们在耗资3亿美元,花费了5年时间,才完成了从底向地下钻探了315米。
1966年,美国国会更是拒绝了向该计划拨款,标志着美国“莫霍面钻探计划”的失败。
看到美国人失败之后,处于对手面的苏联更加来劲。1970年5月24日,苏联正式启动“科拉钻探计划”。
他们先是召集了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留下极小一部分实施钻探计划。
为了提高钻探科学家的热情,苏联还特意为这些科学家提供了非常优厚的待遇。如:参与钻探的工作人员,均能在莫斯科分到一套住房。
另外他们的月薪也很高,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超过了大学教授一年的工资。
为了该计划的实施,特意任命苏联地质部长直接领导负责,还为此成立了16个科研实验室。
刚开始钻探计划比较顺利,在经过13年的坚持后,钻探深度达到了12000米。
但是距离打穿17KM地壳的计划,还差的很远。
文献记载,苏联的钻探在深入到7000米左右时,遇到了坚硬的花岗岩岩层,经常会出现钻杆断裂,卡在钻孔中的情况。
还有越是往下钻,离地心越近,温度就会越高,对钻头的要求越高。
针对这一切,苏联科员人员都通过各种努力和尝试一一解决了。
但是这样的困难还远未结束,甚至还会越来越多。越向下难度越大,钻探进度越来越慢。以致于1983年到1993年10年的时间,钻探进度才往下推进了262米。
最终,苏联也是综合了各种因素后,宣布了“科拉钻探计划”的失败。
关于这一计划的失败,官方的解释是经费不足,而事实上除了经费问题,更多的还是技术问题。
并且还有传闻说,在钻探深度达到120000米左右的时候,还发生了离奇的事件。
据有关资料描述说,钻探深度超过1万米时,就会出现各种异样的声音,非常刺耳。
达到12000米时,刺耳的生意更大,隐隐中有种鬼哭狼嚎的哀嚎,非常凄惨。其惨状犹如佛教文化里描述的“十八层地狱”般。
对于此,也有科学家出来解释说,是因为钻头和岩石摩擦,又掺杂无氧空气发生共振等因素造成的。但也没有得到多少人的信服。
地面,看似天天踩踏的我们脚下,离我们很近也很简单。但其中蕴含的奥秘却一点不比航空容易。
美苏钻探的失败,也给世人打了样,自此之后再没有一个国家提起过地球的钻探计划。
读者们,关于“苏联‘科拉钻探计划’”,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