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第一批用DeepSeek的,有人已经被坑惨了
创始人
2025-02-14 14:41:39
0

最近,不少老师和家长给我们留言,说他们在AI搜索工具或对话机器人(如DeepSeek)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翻车”现象。

于是我特意花了点时间,深入了解了几个最近在教师圈和家长圈里悄然流行的AI工具,包括让人又爱又恨的DeepSeek、叫做“豆包”的聊天机器人,还有全球大名鼎鼎的ChatGPT。

结果真是让我大跌眼镜:这些工具不仅会产生海量的虚假信息,还可能在不经意间误导我们,甚至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能给正在考虑使用或已经在使用它们的老师和家长朋友们一些启示和警示。

一、神乎其神的DeepSeek,居然“翻车”了?

你是否开始习惯DeepSeek的“无所不能”?

写方案?找它!生病了?找它!就连昨晚做的梦,都想让它解一解……

但万万没想到,正在被越来越多人信赖的DeepSeek,居然也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AI,并不是万能的。

现在,第一批使用DeepSeek的教师,有人已经被坑惨了。

小刘老师最近要带学生参与一个全国性的历史知识竞赛,需要收集各地历史名人的出生背景、主要成就等资料。时间紧迫,他就借助当前最火的AI工具DeepSeek来提升效率。小刘老师也就一头扎了进去,一口气搜集了大量信息。

结果,当他在自己查看DeepSeek给出的信息时,特别是比赛中可能要考查到的一些相对冷门的历史事件和名人经历,小刘老师惊呆了!原来DeepSeek提供的信息和真实情况大相径庭,不是搞混了朝代就是错写了人物生平。更夸张的是,DeepSeek居然把某位宋朝名将“挪”到了唐朝时期,还“贴心”地补充了几条子虚乌有的典故。

当时小刘老师气得拍桌子:“DeepSeek这不是信口开河吗?这要把学生也带坑里去了!”

然而,DeepSeek这个乌龙可绝不是孤例。

“DeepSeek查阅文献是如此的不靠谱”,广州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教授近日发朋友圈吐槽。

原本这位教授想通过DeepSeek查询《Global Cantonese: The Spread of Canto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的信息,结果核实后发现:DeepSeek提供的作者是假的,年份是错的,出版社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经过进一步沟通,DeepSeek承认这些信息错误,并感谢其指正,还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最近, 知名媒体人、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也发了篇文章,标题就是:DeepSeek的致命伤——说假话。

老詹在文章中列举了亲身经历,让DeepSeek写一篇《史记·詹国枢列传》,开头第一句展现的出生地、母亲姓氏等基本信息,便 “张冠李戴”;再让DeepSeek写了一篇某记者的记述文章,文风生动、案例不少, 结果转给记者本人,却被全盘否认。提到的案例,没一个是本人写的。

很多人都说DeepSeek文采飞扬,文学素养高,可路遥的名著《平凡的世界》,却被说成是詹国枢老班长的代表作。

实际上, 信息表述上的不严谨,已经快成DeepSeek被吐槽最多的一种问题,《苦昼短》说成是李白的,明朝“废除宰相”和“设置内阁”混为一谈。

二、AI翻车不是DeepSeek“专利”,豆包、ChatGPT也难逃其咎

一说起AI对话和搜索,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ChatGPT。其拥有全球海量用户,问它个天文地理乃至写作改稿都不在话下。

或许有人会想:DeepSeek还比较新,说不定是技术不成熟导致翻车;那ChatGPT不是全球最顶尖的AI聊天模型吗?怎么也会提供虚假信息?

事实上,任何一个对话式AI, 不管是DeepSeek、豆包还是ChatGPT,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那就是 “幻觉”现象——通俗一点讲,就是“张冠李戴”“凭空捏造”甚至是“胡编乱造”。

你问它一个复杂的问题, AI根据其内部的算法或大数据知识库“推理”并给出答案,可是它并不懂得去甄别信息的真伪,只是在“猜测”人类需要的答案。

当这种“猜测”碰巧接近事实,你可能觉得它非常强大、甚至“算无遗策”;可是,一旦“猜测”错误,AI仍然会“自信满满地”给出一个看似十分合理但实际上漏洞百出的答案。 在教育和家庭场景中,这种问题简直致命。

注意:DeepSeek的首页就是特别提醒: 可能不准确!

毕竟老师或家长如果把错误知识传递给学生,结果会耽误孩子的学业,影响他们的认知。如果我们过度依赖AI提供的信息,却没有经过仔细审核或对照权威来源,那么就极可能遭遇“翻车”。

三、为什么AI会大量提供虚假信息?

很多朋友好奇,这些AI工具做宣传时,往往采用“基于海量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上下文理解”等高端词汇,怎么最后反而会频频出现虚假信息?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语言模型的本质限制

DeepSeek、豆包、ChatGPT等工具的核心,都是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语言模型本质是对文本进行模式匹配与概率分布推断,它并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只知道哪些词和短语在一段文本中出现的概率更高。

换句话说,当你提问时,模型只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算法猜测哪些词最有可能顺序出现。虽然它有非常先进的语义理解能力,但不代表它能像人一样理解客观世界的因果和逻辑。

2、缺乏实时准确的数据库

一些AI工具的训练数据并非实时更新,或其更新周期较长。

DeepSeek虽然刚刚出现,但它的知识截止日期是2024年7月。它可能也有数据滞后或检索不全面的问题,导致提供的信息过时或错误。

就是目前全球先进的ChatGPT的训练数据也存在时间截止点,超过这个时间点之后的新知识,它无法掌握。

另外, AI对外部资源的引用机制也不够透明,用户并不清楚信息来源是否权威。

3、过度依赖模式“拼接”

语言模型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倾向于将语义片段进行拼接,形成看似流畅、结构完整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些片段本身来源就存在问题,或者在拼接过程中出现错漏,AI就很容易“信口开河”。更危险的是,它会用自信或专业的语气来陈述这些错误,让人乍一听以为它“说得头头是道”。

4、用户提问方式不当

用户的提问方式也会影响AI的回答准确度。假如我们的问题描述不够精确,或者缺乏必要的背景信息,AI就会胡乱调动它的内部语料库来“尽力猜测”用户的真实意图。再加上AI本身并不具备“质疑精神”,它不会主动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结果就造成了对用户的误导。

四、老师和家长如何应对AI信息的“陷阱”?

你也可能会觉得这类AI真是“华而不实”,甚至产生“那我干嘛还要用?”的念头。其实也不必走极端。

AI工具固然存在缺陷,但也有它们的优势,比如语言模型能帮助我们快速生成一篇文章大纲、提供创意灵感、批改作文初稿、回答简单常识问题等,它的高效与便捷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关键在于,我们 如何避免被AI“坑”?

1、保持质疑精神,主动核实信息

尤其在涉及到学术研究、教育资料、历史事实等需要精确度极高的领域,千万不能“一键生成”就拿来用。一定要通过其他权威资料来源进行比对,比如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数据库、权威书籍、文献资料等。就像我们看百科词条,也会去找些参考文献来交叉验证一样。

2、关注AI的适用范围

并不是所有提问都适合用AI解决。对于基础且明确的问题(如基础数学计算、语言翻译、常规科普等),AI通常会给出较为靠谱的答案。而一旦涉及到特别专业的学科知识、极为前沿或数据更新快的领域(例如新出的政策法规、新近的科研成果),AI往往会跟不上节奏,提供错误信息。

3、学习正确的提问方式

许多时候,我们要想获得准确答案,必须尽量提供明确上下文、限制回答范围,并提出具体问题。比如,如果要让AI帮助我们分析一位历史人物,可以先告知相关背景;如果要它帮我们查找文献资料,应明确时间范围、数据来源等。而不是抛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大杂烩”问题,让AI在海量语料中“自由发挥”。

4、多渠道融合、不要盲目信赖

目前市面上有好几款AI工具,彼此之间也有差异。在需要做重要决策或准备重要教学资料时,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的AI工具进行交叉验证,再结合我们传统的搜索、图书馆文献查询、人际专家请教等方式,把信息逐一核实。这种多方核实的方式,才能让我们在大数据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5、合理引导学生使用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我们不仅要保护自己不被AI误导,也要指导孩子正确地使用AI。让孩子明白,AI工具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大神”,它们的回答需要被验证和质疑。可以让学生学会多去做资料比对,学会追问“为什么”,从而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如何看待未来AI在教育领域的前景?

虽然DeepSeek“翻车”事件让不少人对AI的应用心存疑虑,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对AI在教育领域的前景一棍子打死。事实上,许多教育科技公司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将AI融入教学过程,如个性化学习方案、作业自动批改、智能出题等应用,确实能帮助老师和学生提升效率。

1、辅助教学与智能评估

如果使用恰当,AI可以帮我们完成一些繁琐的教学辅助工作,比如自动分析学生作答的数据,对错题集中程度进行归纳,甚至初步给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老师则能将更多精力放在跟学生的互动、思维培养上。

2、教研资源与创新教材

通过AI对海量文献和题库的学习与梳理,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获取优质教研资料,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定制化教学内容。只不过,这必须建立在对AI输出结果有“过滤”和“评判”的前提下,切忌盲目抓取。

3、素质教育与思维培养

当孩子们了解AI的工作原理,他们会对信息世界多一分敬畏,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人脑”与“机器学习”的差异,从而培养自己批判思维、创新能力。这种教育价值恰恰是AI时代下的新课题。

六、警示与反思

AI只是一个工具,真正掌控它的是我们自己。

写在最后: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恰好也在使用或准备使用DeepSeek、豆包、ChatGPT等AI工具,请一定要记住“核实再使用”的原则,尤其是在教学内容、测验试题等关键环节中。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帮助孩子查资料或辅导功课时,可以适度使用AI,但也要教会孩子辨别真伪,鼓励他们多动脑、多查阅、多提问,千万不要依赖AI给出的答案。

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有新的工具涌现。我们没有必要对AI“妖魔化”,也不能毫无保留地“捧杀”。保持理性,保持学习热情,这才是教师和家长在这个大变革时代应有的态度。让我们共同努力,让AI更好地服务教育,而不是成为教育的陷阱。

欢迎分享与交流:

你是否也在使用DeepSeek或类似AI工具,有没有遇到让你哭笑不得的“翻车”经历?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提升AI在教育场景中的可靠性,为广大老师和家长提供更多可行的经验和策略。

来源:现代与经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原创 最... 近日,有关华为nova 13系列手机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之前透露的消息暴露,华为nova 13 Pr...
2024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2024年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机,它们分别是华为Pura 70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