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检察机关如何运用智能技术推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泰州市海陵区检察院主动出击,以自主部署大语言模型为切入点,成功探索出“大数据+法律监督”新路径,让传统办案模式焕发出“智慧光芒”。
面对涉案数据处理的高保密要求,该院自主部署了开源模型“通义千问”。“既要保障数据安全,又要控制成本。”该院技术团队通过反复调试,成功在内部网络零成本实现模型部署,为检察数据处理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该模型可以自动从法律文书中提取关键信息,包括自然人姓名、企业名称、案发地点及作案手段等,输出为标准化数据表格,大幅减少人力投入。“比如在社区矫正执行监督中,以往人工摘录的考验期数据,现在模型几秒钟就能完成,并且精准无误。”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海陵区检察院还将大语言模型用于“幌子公司监管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智能提取企业信息,形成监督比对数据,成功发出检察建议,切实提升了法律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在刚刚举办的“数字检察快车道”新闻发布会上,该院数字检察成果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发布会不仅邀请了多家媒体记者,还吸引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代表和高校师生参加。
近年来,泰州市海陵区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成效显著。自主研发的“文书宝”“案卡医生”等辅助软件荣获全国信息化应用大赛一等奖,并被评为江苏智慧法治优秀案例。同时,该院开发的“案卡类司法判决监督模型”在全省竞赛中摘得桂冠,数字检察研发团队两次获评全省先进集体称号,2名干警荣立三等功,相关工作得到省检察院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姜炜 徐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