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芳
2025年春节伊始至今,从DeepSeek R1开源模型持续引发全球围观,到腾讯混元Turbo S模型发布秀出了"秒回"绝活,再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5-2030)》重磅文件发布,一场关于AI的国际竞争全面拉开帷幕。
站在全球看深圳。在春节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深圳率先提出了,将全力竞逐人工智能、低空与空天等产业新赛道,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又强势推出了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三个行动计划。
站在深圳看光明。光明实验室宣布正式落地基于昇腾AI服务器的DeepSeek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机器人视觉遥操作系统火“出圈”,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全球率先研发人机毫秒级姿态同步技术并应用于市场......近年来,依托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的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等创新力量,光明区正在全力打造全域智慧城市标杆示范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有什么优势?
在建运营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达到22个
微品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致力于AI应用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光明区设立了总部。董事长周洪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2024年迁址光明后,我们发现了这里独特的科研氛围和发展机遇。”
公司预计在2025年推出多个商业化垂类大模型产品,并计划借助光明区创建人工智能先锋城区的契机,助力区域AI产业发展。微品致远不仅在海量数据治理和MaaS平台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还与多个重点行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在光明科学城可谓创新资源汇聚,产业处于蓄势待发之势。在建运营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达到22个,既有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等算力设施,材料基因组等科学数据源装置,定量合成生物等IT+BT交叉融合平台,又有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实验室、深圳医科院等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AI for Science,正走在人工智能探索的最前列。
“光明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不仅要追求技术创新,更要实现技术的实际落地和产业化。”光明区构建“3+3+1”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之一,加速在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谋篇布局,打造具有全市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目前,光明区超高清视频显示、高性能材料、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规模合计突破 3950亿元。
怎么做?
打造AI for Science示范样板
在刚刚落幕的光明区两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焦点议题。光明区明确表示将积极主动地谋划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聚焦于算力提升、算法优化、数据治理及应用场景拓展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已成全球共识。光明区正依托“鹏城云脑Ⅲ”与“超算二期”,构建智算与超算“双引擎”,目标实现可调度算力规模超16E。同时,促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全栈创新,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加快建设国产人工智能生态源头创新中心、鸿蒙产业生态园、昇腾国产软件联合攻关实验室,组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3个以上。
打造AI for Science示范样板,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研发科学计算模型,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合成生物等科研领域开展跨机构、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推动“AI+工业制造”,建设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中心,打造产业应用场景10个以上。推动“AI+城市治理”,推进光明智慧城市产业园建设,争取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落地,打造“枢纽+末端”低空起降点40个以上。推动“AI+公共服务”,建设区级智算中心,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整合。
业内专家表示:“光明区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战略布局的一个缩影。通过集中力量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政策支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光明区正逐步实现成为人工智能先锋城区的目标。”
(光明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