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写论文算不算偷懒?
人形机器人会代替流水线工人吗?
AI应用入口之战,边界在哪里?
在3月6日的《两会你我他》节目中
代表委员对央视新闻网友关心的
相关人工智能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01
AI应用入口之战 边界在哪里?
DeepSeek掀起了AI应用入口之战,有网友提问,AI是有“幻觉”的,它的边界线在哪里?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最原创的基础研究是要提前布局的,要鼓励科学家做最原创的研究。也许下一波来袭的是量子芯片,也许是量子计算机,也许量子通信,每一个重大技术出现都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
全国政协委员乔杰:“对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不同的领域其实都有相应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所以就要随着社会发展,更多地去在过程当中既起到推动作用,相应的又要把问题考虑清楚,有一定防范措施之后进行广泛的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赵宏:“我认为首先是技术要优先得到发展,第二是应用层面一定要谨慎,第三是伦理和法规要跟上。具体来讲,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我们认为它有比较宽广的前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在现阶段我们把这种AI定义为医生的助手,不能用AI开处方,因为我们是有处方权的。”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比如说艺术创作,像梵高的《向日葵》,人工智能很容易模仿,但它再怎么模仿,也模仿不出背后的故事。如果没有背后的故事,这个作品也变得毫无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寇纲:“人机协同的交互过程永远是以人为主,这是在整个AI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去坚守的一个底线。大语言模型的发展,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某些程度来说是‘全知’的助手,但它并不是全能的。它可以掌握所有的信息,但最后这个信息怎么用,还是我们人类自己来把握。”
02
用人工智能写论文
是不是在偷懒?
针对网友提出的用AI写论文是不是在偷懒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广浩:“AI网上应用的场景更广阔了,比方说写论文的构架,用DeepSeek还是可以的。但是好多理科的实验数据等,实际还是靠人。从国家层面来讲,制定规则还是有必要的。”
03
人形机器人会代替流水线工人吗?
有网友担心人形机器人这么火,会代替流水线工人吗?代表委员这样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事实上机器人所从事的岗位更多的是人不愿意去做的,或者是对人体有伤害、比较危险的环境。其实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在工业场景当中大部分的工作是用手臂去完成的,而工业场景提供了人形机器人非常重要的训练过程,工业是人形机器人进化当中的一个阶段。”
04
想从事人工智能行业
大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学习规划?
网友就从人工智能行业应该如何进行学习规划进行提问,听听代表委员如何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这肯定是将来在就业或发展方面,需要人才非常多的领域,但AI的产生需要非常重要的基础,包括从数学、统计、模型开始。所以我觉得年轻人在大学阶段还是更加注重基础打造。”
05
我是数控机床专业的学生
这个专业未来前景怎么样?
有数控机床专业的学生提问,这个专业未来前景怎么样?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技能竞赛与培训学院教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杨登辉:“未来选择职业教育的前景非常宽广,比如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职业教育和产业工人的地位、收入、获得感、幸福感是很高的。有高端的产业工人才有高端的产业,才有更好的产品,所以未来选择学会一技之长,也能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06
现在国外能买到更多中国产品了
中国制造如何更快走向世界?
网友就中国制造如何更快走向世界进行提问,听听代表委员的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钟铮:“海外客户的很多的要求,是我们之前站在中国立场上想象不到的,所以我们现在也要求自己要走出去,而且更多的用自己的品牌走出去,我们会给海外的客户提供更贴近他们要求的产品。我们也在海外建了很多本土化的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就是为了更好地去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去做大我们的市场。”
全国两会期间
每天13:00
锁定央视新闻频道两会特别节目
《两会你我他》
明天(3月7日)的节目中
我们将聚焦【中国文化影响力】
期待你的参与!
监制丨陆毅 宋镜 制片人丨张奇斌 曹楚 姚保云 主编丨张凯 策划丨丁韬燃 蔡子旭 方舟 统筹丨刘一帆 视觉丨丁丽洁 编辑丨李晓北 李照瑞 杨晶 王洪冰 陈旭林 徐安妮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上一篇:研究发现纳米机器人可清除血栓
下一篇:董宇辉辟谣代言减脂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