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大家聊聊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上海宣布将关闭4个电视频道。
这件事在我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有人惊讶,有人惋惜,也有人觉得这是时代的必然。那么,作为上海的一份子,我又是怎么看的呢?
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电视,这个曾经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家电,正在逐渐失去它的光环。我记得小时候,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新闻、电视剧,那是多么温馨的画面。但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电视似乎已经不再是我们的首选娱乐方式。我家里的两台电视机,卧室里的已经成了摆设,只有客厅的那台,还因为我妈的习惯而每天开机。
我妈这一代人,电视是他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主要途径。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乃至更年轻的一代,电视的吸引力显然不如手机、电脑来得大。内容的丰富性、观看的便捷性,都让新媒体占据了上风。所以,当上海宣布关闭4个电视频道时,我并不感到惊讶。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然而,让我有些意外的是,被关闭的频道中竟然包括了“纪实人文频道”。这个频道,虽然不是大众热门,但它承载着上海的文化底蕴,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我蛮喜欢的。它的离去,让我感到一丝惋惜。反观那个被上海市民戏称为“烂番茄”的“东方卫视”,却依然坚挺,依然东北味十足。这不禁让我思考:在商业逻辑和文化传承之间,我们应该如何权衡?
关闭和保留哪几个电视频道,对于我个人来说,没啥影响。因为正如我前面所说,现在的我想看的节目,网络上几乎都能找到。但这件事背后的意义,却值得我们深思。它反映了传统媒体在新时代下的困境与转型。电视,这个曾经的“客厅之王”,如今不得不面对观众流失、广告收入下降的现实。而上海此次的举措,或许正是传统媒体寻求变革的一个缩影。
在我看来,传统媒体的转型并非易事。它需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平台。比如,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分发,打破传统的播出时间和地域限制,让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观看,机顶盒也不再需要,操作也简单方便。同时,电视媒体也应该更加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创新,以优质的内容吸引观众回归。现在各台各档节目,都烂成啥样了。
上海关闭4个电视频道,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大影响,但它却是一个信号,一个传统媒体亟需变革的信号。我期待着传统媒体能够在这场变革中找到新的定位和发展路径,继续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平衡商业利益和文化传承,更多地考虑到观众的需求,能多为观众服务,而不是把盈利放在第一位,成了创收的收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