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成为关键词。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横空出世,机器人舞蹈惊艳春晚,DeepSeek一鸣惊人……接二连三的“现象级”惊喜被委员们频频点赞,展现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向阳而兴的蓬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党员干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要把握创新机遇,乘势而上,争做“新”潮澎湃的弄潮儿,以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劲头,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奋勇向前,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制度保障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让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关键在于构建重视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制度体系,打通创新的堵点卡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厚土壤。要发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于攻坚、深化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高含金量引才聚才政策,做好科技管理“加减法”,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激活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打好支持创新的政策“组合拳”,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营造优良有序的市场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以制度改革为创新者撑起“保护伞”,为创新者吃下“定心丸”。
科技创新的价值在于运用。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具备可持续的能力。党员干部要保持创新思维和发展自觉,主动作为、大胆突破、乘势而上,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建设抓创新研发、开放共享、产业转化等功能平台,让科技成果走下“书架”、走上“货架”,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科技创新唯在得人,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人才是重中之重。用好引才“试金石”。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筑巢引凤,在“破四唯”中打破论资排辈桎梏,英雄不问出处,勇于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耕好育才“试验田”。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各类人才心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矢志创新创造,将科研成果熔铸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用好评价“指挥棒”。公平公正公开评价人才、管理人才、使用人才,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解除“后顾之忧”,让有才干之人专心谋事、放心干事,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双向奔赴。(区委老干部局:王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