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教育领域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服务于教育教学?3月25日,金牛区“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研讨会在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一品天下分校举行。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金牛区教育局、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及金牛区中、小学的200余名专家、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擘画AI赋能教育的未来图景,携手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
现场,一堂由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一品天下分校语文教师代妍带来的AI创新课堂示范课《千年梦圆在今朝》精彩呈现出“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场景。从古代飞天神话传说的奇思妙想到现代“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通过智能学习系统,引领学生们遨游于《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数字化学习之旅,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展现出AI融合教学优势。
“服务于课堂目标,AI应用能够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帮助老师深化教学。”提及人工智能应用在课堂效率提升方面的作用,代妍说,比如,明代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虽然失败了,但仍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他和杨利伟的智能体对话,可以让学生们在当下迅速理解历史人物的想法,了解他们背后的航天精神。同时,AI的智能分析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迅速了解到整堂课最核心的思想。此外,区别于传统课堂,可以迅速查阅中国航天的最新成就,及时了解最新资料。每一次AI运用,都能让学生加深体会。对于人工智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代妍说,“身为教师,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终身学习的脚步不能停,去接受新鲜事物,吸取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浪潮,带给孩子最新最科学的教育。”
当AI技术融入课堂,那些关于“未来教育”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课例展示后,学校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围绕“AI赋能,让千年航天梦照进课堂”这一主题,结合《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分享交流,与在座嘉宾共同探讨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无限潜力。
随后,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讲师刘芬对智能研修平台的《课堂观察分析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详细阐述了平台的多种智能分析工具,如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课堂参与度曲线分析等,为教研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将有效促进备课、磨课、观课、评课等教研行为的优化。成都市石笋街小学一品天下分校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赖庆进行了学校“人工智能+教学”的经验分享,以《拥抱AI时代:探索“人工智能+教学”新范式》为题,从“三阶四环”的教学模式、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示了学校在AI融合教育中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果。
“学校在进行人工智能+教学的探索当中,最主要的目标是解放教师的双手,点燃学生的热情。”赖庆介绍,为此,对老师进行技术培训是必要的,这不仅能提升老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在协同备课中有大幅的提升,也能通过对工具的应用,带进课堂,提升孩子们在课堂当中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组的老师也不断创新,让更多学科老师能跟信息技术进行联动,比如学校设计了智能平台,老师授课的时候,学生在家里面,无需注册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当堂课的一个学习情况答疑解惑。
现场,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易立铁介绍了金牛区“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区域教育现状,点明问题、挑战并给出策略。易立铁透露,金牛区将设立一批人工智能+教学的试点学校,在试点实施方案指导下,切实推进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据悉,实施方案对试点目标、基本原则以及试点学校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方面,比如培养一批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的骨干教师,围绕教、学、评、研、用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教学的典型的应用案例。各个学段的学科,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教学的应用指南,为区域其他学校,乃至成都市推广工作提供借鉴。同时,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方面的课题研究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培养出一批在人工智能+教学特色示范学校,形成一批典型的应用案例。同时,这也能切实推动新课程落地实施、提质增效,助推金牛教育强区建设。”
点评环节,成都市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小学语文教研员罗良建与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延蓉进行了深入点评,对学校在“技术赋能阅读深度、AI助力思维可视化”方面的创新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鼓励教师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专家分享环节,四川师范大学周雄俊教授带来了精彩的专题讲座。他强调,教师应积极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转变思维方式,将数字化技术有效融入教学场景和学习情境中。他呼吁教师们引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有财强调,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技术未来,以科研的视角深度研究教育问题,用制度保障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并鼓励大家继续携手前行,共同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篇章。(潘欢欢 区教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