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我市一些医院,AI手术机器人正以其“毫米级”的精准操作,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安全、更可靠的治疗体验。
4月18日下午,在市钟吾医院,刚做完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的苏女士正卧床休息。今年71岁的她因腰痛伴下肢疼痛10多年入院。两天前,在AI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精准、顺利完成了手术。
患者 苏女士
当时一听说要做手术,我就愁,担心腿弄瘸了,不能走了。机器人做更科学,比较好。现在腿也能伸了,下面也能动。
眼前这套设备就是AI手术机器人,由机械臂、光学跟踪系统、手术主控和运行支撑平台、导航软件系统组成。可帮助医生进行可视化手术规划与手术通道定位,提高精度、减少创伤、增加安全性。
市钟吾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文亮
(这台设备)实时采集每一个术中病人脊柱的三维形态,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这一台相当于我们脊柱机器人的眼睛,它会实时盯着适配器,来调整规划这一台(机器)。这一台就相当于我们机器人的手臂。
脊柱脊髓疾病涵盖脊柱退行性病变、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等,病情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诊疗模式依赖医生经验、影像学检查及有限的临床数据,可能出现误诊、治疗周期长、个体化不足等情况。此类疾病手术过程中,椎弓根螺钉置入是难点,AI技术的引入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颠覆性变革。
市钟吾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文亮
(因为)椎弓根非常细,有的直径为3毫米或4毫米,再有经验的医生,也有可能出现误差,置到椎管里面去,骚扰了神经根,导致一些医源性的损伤。有了这台机器,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打椎弓根螺钉的时候,我更放心一点。它可以大大提高术中的安全系数,减少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误差和风险。
此外,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通过整合患者年龄、病史、影像学特征等数十项参数,AI手术机器人还可在数分钟内,生成个性化风险评估及治疗建议,并自动规划手术路径,将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之间,显著减少术中脊髓神经损伤风险。市钟吾医院自去年3月份引入该机器人以来,已辅助医护人员完成各类高难度手术200多台,该机器人还可以通过学习实现自我优化。
市钟吾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文亮
以后,它可能会应用到更高级别的手术中,比如创伤模块的优化、关节模块的优化等,它可以实现自我的升级。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创新发展,2024年全市AI辅助影像诊断系统累计服务患者10.2万人次。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化,相信更多有难点的手术变成“常规操作”,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生活。
记者:曹思鑫 邵严严
融媒体编辑:万蒙恩 杨雅竹
审核: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