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创始人
2025-04-25 12:42:03
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项实(试)验与应用,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5次发射任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6名航天员、41人次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1次飞行、神舟飞船的第20次飞行。

揭秘1

有效上行容积增加20%

记者获悉,我国空间站工程使用的空间站各舱段、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中继卫星均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工程其他分系统也有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相关单位参与。

针对空间站常态化运营需求,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对轨道舱布局进行深度优化,通过精细化设备布局和货包固定方案创新,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上行容积增加20%,提升舱内空间利用率。

“每次任务我们都在布局上尽力调整,尽可能多携带物品,为空间站和航天员服务。”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杨海峰表示,与货运飞船相比,神舟飞船的运载能力虽小,但其灵活性和对较短保质期物资的适应性优势明显,改进后的飞船既可搭载更多短期消耗品满足航天员在轨需求,也能运输精密试验载荷,提高单次任务物资运输效率。

揭秘2

遥控设备升级后重量约为原先的42%

在载人飞船任务中,测控通信产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确保航天器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状态可控,并且能够准确监测航天器的飞行状态,保证任务顺利进行,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保障航天任务成功的关键。

遥控、遥测设备是神舟飞船驶向中国空间站的关键产品,虽不像话音和图像产品“有声有色”,但其作为最传统的飞行器测控手段,在飞行任务中的地位从未改变。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4所获悉,遥控设备主要负责解析地面上行的控制命令,就像牵在神舟飞船上的“风筝线”,控制飞船的“动作”。遥测设备将载人飞船上所有的遥测信息采集下来并发送到地面中心,是载人飞船的“晴雨表”。简单来说,遥控设备负责地面上行控制,遥测设备负责下行地面监测。

为了进一步优化产品占用的型号资源,提高可靠性,遥控设备在本次任务中进行了升级,采用反熔丝FPGA替代原有分立逻辑器件的方案,大大缩减了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升级后产品重量约为原先的42%,同时消除设备内一些单点风险,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揭秘3

58台发动机为飞船提供动力

记者了解到,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芯一级、芯二级以及助推器所使用的发动机均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在此次发射任务中,六院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与神舟二十号飞船研制交付了共58台主推进及姿轨控发动机,以及热控分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关键设备。

据介绍,这些设备如同飞船的“心脏”与“动脉”,为飞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确保其在浩瀚宇宙中按照预定轨道飞行、完成各项复杂任务。

在技术创新方面,该院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通过采用新型耐高温、高强度材料,提升发动机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通过先进的燃烧组织方式和控制技术,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燃烧的稳定性,减少了燃烧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进一步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揭秘4

现场总装引入新设备新工艺

在神舟二十号发射任务中,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6厂参与了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动力装置产品的生产制造任务,为航天员提供安全服务保障。相较之前的产品,该厂在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26项技术状态更新和完善。

此次现场总装过程首次引入智能化检测设备与高精度装配工艺,在火工品测试安全性、数据测量精确度及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据了解,逃逸系统的高标准要求发动机产品能够经受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并在力学、能量、燃烧性能等方面具有高可靠性。

产品总装过程涉及众多精密组件融合,任何细微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该厂负责工艺技术的王文博介绍,“新设备新工艺不仅能捕捉传统手段无法识别的微量变化,还能通过智能化手段预判潜在风险,相当于为装配加了‘双保险’”。此外,总装过程实施镜头追溯机制,通过摄像系统记录宏观装配流程,同时捕捉关键部件的微观状态变化。

关注“神箭”

长二F火箭可靠性评估值升至0.9905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了解到,此次发射任务中,长二F火箭有32项技术改进。从数据传输到飞行监测,从工艺改进到可靠性提升,每一项升级都为航天员和空间站任务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作为中国唯一现役载人运载火箭,目前,长二F火箭可靠性评估值提升至0.9905,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

首次实现全箭视角覆盖

当火箭点火升空时,一组特殊的“眼睛”正凝视着箭体——8台高清摄像机首次实现全箭视角覆盖。从二级发动机喷口跃动的橘红色焰流到神舟飞船的平稳分离,这些清晰的画面实时呈现在测发大厅的屏幕上。

此次任务中,长二F火箭首次搭载全国产化高清摄像头,图像覆盖范围从3个关键区域扩展至8个,包括箭体外表面、二级发动机尾舱和神舟飞船等部位。高清画面让地面指挥中心“看得更清”。

“就像给火箭装上了全景行车记录仪。”火箭院陈牧野表示,这些高清影像数据为地面人员提供了更多视角、更加全面的实时画面,使其能够更清晰地观察火箭飞行状态,并精准判断火箭关键分离动作。

飞行数据实时测量与下传

陈牧野介绍,本次任务火箭遥测数据传输速率从2M bps(兆比特/秒)提升至5M bps(兆比特/秒),这一改变让沿用24年的回收式存储器退出历史舞台。

以往,火箭正常飞行过程中的部分关键数据需存储于“黑匣子”中,待返回舱落地后回收分析。如今,在5M bps(兆比特/秒)的传输速率下,每秒可传输约100页A4纸的扫描文档,全面提升了关键数据的可靠传输能力,实现了飞行数据全程实时测量与下传。改进后不仅避免了存储器回收可能带来的数据丢失风险,还能在任务过程中同步开展数据分析。

与此同时,火箭通过增加环境参数的测点,开展分离环境适应性、环境抗干扰等飞行环境精细化测量,采集飞行中的压力、振动等数据。“每次提升都在重新定义安全边界。”陈牧野表示,这些改变不仅护航本次任务,更为未来发射任务的环境适应性研究积累宝贵数据。

启用“发射场诸元设计系统”

本次任务中,全新启用的“发射场诸元设计系统”成为另一个技术亮点。该系统将火箭发射所需的弹道计算、参数装订等核心环节整合为数字化平台,通过软件实现数据在线生成和传递。相比以往依赖人工传递光盘、纸质文件的操作模式,新系统能显著提升发射场数据处理效率。

陈牧野介绍,该系统在长二F火箭本次任务开始试用,为我国高密度航天发射提供技术保障。系统以火箭院一部开发的数字化平台——“天元”软件开发平台为基座,通过九大功能模块的协同运作,将传统发射流程中的纸质文件流转转化为实时线上交互,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靶场诸元设计正式迈入“数字时代”。

“过去,一次火箭发射需要传递上百项诸元参数,各个传递过程和比对过程需要通过人工完成,在分秒必争的射前流程中比较浪费时间。现在动动手指,数据就能穿透1000公里。”火箭院常武权表示,“发射场诸元设计系统”打通了网络传输链路,所有数据互联互通,增加前后方诸元设计保障,同时消除了人工传递环节,避免人为操作失误,提高发射场诸元传递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这套系统的“智慧内核”,藏在几个精密咬合的模块中,包括加注计算、常规利用、风修正、故检诸元等模块。例如风修正模块可以实时接入发射场气象数据,大幅提升高空风补偿设计效率,让火箭在戈壁滩的狂风中依然“稳如磐石”。(记者 张建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原创 最... 近日,有关华为nova 13系列手机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之前透露的消息暴露,华为nova 13 Pr...
2024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2024年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机,它们分别是华为Pura 70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