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熊熊火焰升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火箭犹如利剑,划破薄暮时分的天空。
昨天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经过一段时间飞行,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有何亮点?航天员乘组都有谁?未来中国航天还将看到哪些身影?本报记者采访了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
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发射仪式感拉满
神舟二十号载人航天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
发射窗口时间选在昨天,给这次任务增添了新的承载和特殊意义——今年4月24日,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55年前的昨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
这如同一场中国航天人的“专属浪漫”。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此刻正加速奔赴“天宫”,见证了这55年来无数中国航天人对浩瀚宇宙的接力探索。
关于此次“出差”任务,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告诉本报记者,航天员乘组除了会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在“太空交接”外,还会开展多项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
其中,有“生物界孙悟空”之称的涡虫首上太空,中国航天“老朋友”斑马鱼也将再次上天。杨宇光说:“斑马鱼在神舟十八号任务中首次上天,它和人类一样,是一种脊椎动物。这样的高等脊椎动物上天,对于研究太空医学和空间生物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还将进行高效植物栽培技术的实验。杨宇光表示,这并不是首次太空种菜,但此次和以往从地球自带土壤上太空种植不同,这一次他们将尝试“无土栽培”,堪称“升级版太空菜园”。
“太空出差”三人组出征,指令长已三上太空
“一回生,二回熟,但我是第三次上天了!”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时,即将“三上太空”的陈冬在国旗前道出了自己的感受。
陈冬曾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随着神舟二十号的成功发射,他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次飞天之旅,这也是他第二次担任指令长。
杨宇光说:“此次执行任务的时间在半年左右,再累计前两次的太空驻留纪录,陈冬应该会创造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累计飞行时长纪录。”
除了陈冬,飞行乘组中的另外两位均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陈中瑞曾是一名飞行员,而后留任部队,成为一名飞行员教官。他的航天梦源于之前见到航天员杨利伟的那一瞬间,当时心里种下的一颗种子,如今终于开花结果。
从万米高空到太空的数百公里的高度,从一名飞行员到成为一名航天员,陈中瑞经历了不少考验。
航天员王杰也让人“眼前一亮”。他曾是一名航天科技工程师,从设计飞行器到乘坐飞船飞天,跨度不小。
“王杰之前的科研经历,对乘组完成空间科学实验一定非常有帮助,整个团队可以各司其职,彼此互补。”杨宇光说。
港澳航天员正在训练,明年或首次执飞
“港澳航天员执行任务有没有时间表?”“中巴联合选拔巴基斯坦方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联合飞行任务的进展如何?”
根据去年6月相关的报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完成选拔,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的各1名载荷专家。
在杨宇光看来,他们没能执行此次任务,还是由于时间较为紧张。另外,港澳航天员在2024年8月入队,目前正在开展航天专业技术相关学习和训练,他们或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此外,今年2月底中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以后,目前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最终将选拔出2名巴基斯坦航天员来华参加训练,并根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与合作实际进展,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将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参加1次联合飞行。
究竟何时能看到中巴航天员“携手飞天”?
“今年肯定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杨宇光解释道,“与中国航天员选拔一样,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分为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选拔结束后才会正式进入训练阶段。按照以往的航天员训练周期来看,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
除此之外,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嫦娥六号搭载多国载荷……中外航天领域合作多样,中国太空“朋友圈”持续扩容。
“眼下,国际合作是中国成为航天强国的重要的标志。接下来,我们应该会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不断扩展。”杨宇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