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某大型热电站的冷却系统蝶阀改造项目中,上海禹轩阀门有限公司的QDX3系列电动执行器凭借其技术创新与工程适配性,成为推动传统工业设备智能化升级的典型案例。这一改造不仅解决了原有气动执行机构响应滞后、密封性不足等痛点,更通过数字化控制实现了能源效率与运维安全的双重提升。
一、项目背景与行业痛点
热电站冷却系统作为保障机组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其蝶阀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体能效。传统气动执行器存在三大短板:一是压缩空气系统能耗高,在频繁启停中能源浪费显著;二是气路元件易受湿度影响,导致冬季结冰卡涩;三是定位精度仅能达到±5°,难以满足精准流量调节需求。据现场数据,原系统年故障停机达12次,每次抢修平均影响4小时发电量,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
二、QDX3执行器的技术突破
上海禹轩研发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在QDX3系列中集成多项创新设计:
1. 双蜗轮传动结构:采用45#钢淬火蜗轮与锡青铜蜗杆组合,将传动效率提升至92%,较行业标准高出7个百分点。在2000次启闭测试中,扭矩波动范围控制在±3%以内,完美匹配DN200-DN1600大口径蝶阀的工况需求。
2. 电动执行器智能保护系统:内置的温度传感器与电流监测模块可实时识别过载状态,当阀板卡阻时能在0.1秒内切断电源,相比传统热继电器保护速度提升5倍。改造后系统成功避免3起因异物卡阻导致的电机烧毁事故。
3. 模块化控制单元:支持4-20mA模拟量信号与Modbus RTU协议双通道输入,通过HMI界面可预设10组开度曲线,满足不同季节冷却水流量调节策略。现场测试显示,流量控制精度从原来的±8%提升至±2%。
三、工程实施中的创新应用
项目团队在安装阶段突破两项行业常规做法:
动态载荷适配技术:通过振动频谱分析发现,原管道在启泵时存在16Hz的低频震颤。工程师在支架加装阻尼器的基础上,调整执行器加速度曲线,使启闭时间从15秒延长至22秒,成功将水锤压力峰值降低63%。
无线监测网络:利用LoRa技术搭建阀门状态监测系统,将扭矩曲线、累计动作次数等数据实时传输至中控室。该系统在试运行期间提前预警1起轴承磨损故障,为计划性检修赢得72小时窗口期。
四、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改造后一年期的运行数据显示:
能耗方面:单台执行器日均耗电量从气动系统的18.6kWh降至4.2kWh,年节电达5256度,折合减排二氧化碳3.2吨;
维护成本:备件更换周期从6个月延长至3年,年维护费用降低82%;
安全性:阀门误动作次数归零,相关非计划停机彻底消除。
该案例已入选2024年度《中国电力行业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集》,其技术方案正在向石化、冶金等领域推广。上海禹轩通过此项目验证了"机电一体化+物联网"在传统阀门升级中的可行性,为工业4.0时代的设备管理提供了新范式。未来随着AI算法的引入,执行器还将实现预测性维护与自主调节的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智慧能源系统的潜力。
上一篇:潮闻小记者 | 探空逐梦
下一篇:山西首个AI应用服务平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