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这一议题——解码人工智能“中国式创新”
创始人
2025-05-13 19:25:02
0

这是刚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许“年轻”的一份事业,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两次围绕的一位主角——人工智能。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调研“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

就在4天前,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为“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而在2018年10月31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时隔7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再次聚焦人工智能,释放出哪些战略信号?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多领域专家,解码人工智能的“中国式创新”路径。

一项战略:从顶层谋划到落地深耕

人工智能是篇大文章。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抓手。

抢抓历史性机遇,前瞻谋篇布局是关键。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早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指出“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强调“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战略性、前瞻性判断,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指明方向,让属于未来产业的人工智能站上起跑线。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任务;2016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三步走”目标。

从顶层设计到系统部署,我国人工智能战略逐步明晰。

2018年10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习近平总书记以“头雁”效应为喻,明确“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要求“加强研判,统筹谋划,协同创新,稳步推进”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高处、运筹帷幄,立足中国实际,把准时代脉搏,为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思想指引、路径指向。

3年后,人工智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优先级进一步提升,强调“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战略规划相互衔接、压茬推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突破157万件,稳居全球第一;自主研发的AI芯片与大模型数控系统推动工业母机持续升级;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应用场景不断突破,产业规模占全球1/10。

在不久前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坚持系统谋篇布局,进一步擘画人工智能“中国式创新”蓝图。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思路,即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两条腿走路:坚持自立自强,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攻克核心技术;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种战略思路,让中国式人工智能之路更具特色优势,走得更加坚定有力。

一种导向: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

早在2018年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在前不久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突出应用导向”,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突出应用导向’,是我国人工智能研究者的机遇和使命。”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霁研究员说,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只有在完成由数字向实体的转变后,才能真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基石。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认为,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某个行业,而是针对其亟须解决的问题和痛点,用人工智能设计一整套新流程、新方法。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方斌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更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一定要扎根应用场景,踏踏实实走到工业一线去。

驭势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吴甘沙对中国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进步感触颇深。从2016年成立起,驭势科技一直践行“人工智能+”与行业、场景创新融合,实现超1000台无人车规模化运营,累计真无人自动驾驶里程超560万公里,并将技术落地新加坡、中东等地。

“尽管目前国际环境带来一些压力,但我们始终相信,依托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扎根中国特有的应用场景,我们一定能走出有特色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之路,并惠及全球。”吴甘沙说,“此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一份坚持: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领先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成果丰硕,但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面临挑战。

2018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今年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他强调“坚持自立自强”,“人工智能领域要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必须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全链条包括芯片、算力、算法、系统、软件、智能体等,要努力将每一部分都做到极致,同时从系统角度进行整体优化,发挥出最大效能。”鄂维南认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底层创新能力,不能在别人的基础上做修修补补的研究。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北京清程极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翟季冬坦言,近年来我国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但芯片巨头英伟达20多年前就已进入通用计算领域,构建人工智能软硬件生态。“我们虽进步很快,但起步较晚,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要在单点突破基础上,增强自主人工智能生态系统适配度。”翟季冬说。

“芯片是国际竞争的焦点,这对人工智能芯片研究者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陈云霁建议,加强人工智能芯片人才培养,通过原始性创新打破工艺限制,实现芯片性能持续提升。

“模速空间”入驻企业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仅用两年就自主研发5大类、全体系基础大模型矩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令人备受鼓舞。”阶跃星辰CEO姜大昕说,“我们将加倍努力,加快基础大模型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优势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自立自强,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也需要开放包容、普惠发展。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了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发展原则,DeepSeek等一批中国企业推动领先人工智能技术开源;2024年,中国推动联合国大会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发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

薛澜说,此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的深刻洞见,并对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为人工智能进一步开放合作发展指明方向。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李修全看来,作为一项对各国普适的基础性、通用型技术,人工智能在国家间流转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国际合作将弥合发展鸿沟、促进共同繁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原创 最... 近日,有关华为nova 13系列手机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之前透露的消息暴露,华为nova 13 Pr...
2024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2024年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机,它们分别是华为Pura 70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