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人工智能体(AI Agent)应用现状挑战及建议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29页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总结
在全球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对未来产业进行了多维度研究。
从赛道布局来看,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赛道集中于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新型储能(固态电池等)、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清洁氢、算力芯片、细胞与基因治疗、元宇宙等领域。人工智能是多国重点布局赛道,我国也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备受关注。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成熟,大模型市场规模预计到2032年将大幅增长。各国政府大力推动,通过投资、产学研合作及国际合作等方式助力其发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2024 - 2028年大模型市场规模预计显著增长,政策支持力度大,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地应用,全方位促进产业前行。在技术发展趋势上,计算硬件朝着更高效、低功耗和绿色化迈进,AI专用芯片、量子计算、异构计算、边缘计算等均有突破;数据质量提升,数据管理加强、融合加快、合成数据应用增加且安全隐私保护强化;在工业制造、金融、医疗、教育、交通、政务等领域,AI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各行业升级与创新。
智能体发展对通用人工智能实现意义重大。其技术栈涵盖模型服务、存储等组件,产业链覆盖广泛。国外OpenAI等厂商技术革新与生态拓展领先,国内字节跳动等积极布局推动本土化应用。全球呈多极化发展,我国推动多领域应用,但智能体发展面临开发生态不成熟、经济效益不明显、应用场景受限等瓶颈,后续需统一标准、优化生态、推广应用案例、加强政策支持与核心技术攻关。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未来产业多方面全面发展,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提升;到2027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全球引领。意见布局六大方向超50细分领域,规划三类标志性产品发展路线。未来产业技术创新具前瞻性、颠覆性,生产要素配置高效融合,产业边界跨界模糊。当下通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产品前景较好,如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基因编辑等。
在“存算感连”方面,其一体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望打破技术壁垒。“存”上,HBM与GPU结合关键,存储技术迭代推动系统发展;“算”上,计算芯片算力增长、应用多样,但面临功耗等挑战;“感”上,传感器是智能决策基石,“三新”技术推动发展但面临数据问题;“连”上,光互联技术实现高速互联,新技术是革新路径。
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各国积极布局,我国在政策支持下,在多个赛道及关键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前行,有望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报告中某个产业的具体发展策略,或者对某一技术趋势的应用场景感兴趣,都可以告诉我,我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