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进”的时代 在博物馆看见什么
创始人
2025-05-18 07:40:29
0

“快进”的时代

在博物馆看见什么

我们似乎已经不需要为博物馆专门过节,因为它每天都很热。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先看看国家文物局的官方解读: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任务,博物馆如何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

主题里的几个关键词,相信很多人会有同感。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AI技术的发展,不只是垂直领域的技术活,它完全进入了普通人的日常,随便一刷,就可以看到大量AI合成视频,历史和现在,从未像今天这样零距离。look at my eyes已然过时,很多人开始蹲“唐宋摇滚”的更新,宋徽宗和伍佰都没想到会有这一天。

同样是连接过去和现在,如今博物馆的展览形式,早已不是单一的静态陈列。在新一代策展人看来,传统文化也不是静态遗产,而是可以被重新诠释的活态资源。实物和数字的结合,几乎是当下年轻策展人的新表达。比如最近火到不行的《黑神话·悟空》展,游戏中的经典场景用3D打印、全息投影等技术复刻为实体空间;今天刚刚开馆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是浙江首个考古博物馆,100多个多媒体屏,全是学霸论文式的可视化再现,5000年前良渚人的“水稻田”,也搬到了展厅。

但这些仅仅是初阶的变化。

更多展览已经从单一表达走向了多维对话。策展人打破过去传统博物馆“权威中心化”的策展模式——灌输知识,打造镇馆之宝,“摆地摊”式展陈。他们努力尝试跨界、跨学科、互动性,探索更多可能性,甚至是“不确定”。比如良渚博物院的“郁郁乎文哉”,没有多余的文字,不投喂知识,直接让你感受玉器的美;浙江工美馆多年前就推出了博物馆和当代艺术的跨界展“女神的装备”,第二年,博物馆人许潇笑和当代艺术策展人宋振熙二次合作“永远有多远”,博物馆代表过去,当代艺术代表今天和未来,但都在叙述人类永恒的话题——生死。

当然,跨界也意味着不讨好,意味着争议。去年浙江省博物馆“问羽——宋代的艺术与自然世界”引发了众多讨论,当“自然和科学”首次闯入“艺术和历史文物”的展厅,炸出了一个灵魂拷问:我们去博物馆到底是去看什么?观众的看法出现了两极分化。

观众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影响展览。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讲解员的讲解,更需要策展人、专家的专业导览。观众也不再只是策展人设定的接收端,而是通过社交平台、专业评论等方式主动参与文化生产。“看展式社交”,在朋友圈里越来越多。

不知不觉中,展览培养出了许多专业看展人——展评人,比如“白衣客”李涛,这位老师的公号“博物馆刷展的白衣客”是很多人的展前必看。他通过深度解析展览内容、挖掘文化符号、对比不同展览的叙事逻辑,帮助观众建立更系统的文化认知。展评人作为策展人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或许正在重塑博物馆的文化传播生态。

而反过来,这也要求策展人不但要精心做好展览,还要去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上了解观众的意见,在展览中适当作出调整——展览也不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甚至是未来时——今年年初闭展的浙博“投龙展”,和观众还有一个12年后的约定。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浙江主会场活动中,我们听到了最新数据——浙江全省登记备案博物馆总数增至450家,数量居全国第二。过去一年,全省博物馆推出近3000个展览,近万场教育活动,吸引9500万观众。博物馆数量增长之快,展览之多,观众之热,是快速变化社会的直接体现。但是,速度之快,有时候会快到模糊。

博物馆所有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到达一个目的:让公众深度理解文物,使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与当代血脉相连,并成为当代社会的一部分。

快也带来了隐忧。技术发展之“快”,正在重塑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带来流量、消费和公众参与的热潮,但也容易在快进中“失真”。AI、VR技术让观众可以“触摸”虚拟文物,打造网红、打卡点,但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是永远不变的内容底色——学术。

前几天有这样一则新闻:多所高校引入AI检测工具审核毕业论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被系统判定AI生成。真与假,虚拟与真实,让人在快速中有些恍惚。

生活节奏的“快”,带来公众“食用”文化方式的变化。博物馆的熙攘人群中,有多少人在用心与文物沟通,有多少人在快速拍照打卡?

如何在“快”中守住“慢”,保持文化内核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动态文化平台,在虚实交织的时代,让观众回到古代社会的发生现场,将是博物馆持续探索的核心命题。

就像一位考古学家说的:5000年前的那条河,还在这座城市流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原创 最... 近日,有关华为nova 13系列手机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之前透露的消息暴露,华为nova 13 Pr...
2024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2024年信号“最可靠”的四款手机,它们分别是华为Pura 70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