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细菌纤维素可助制造更坚韧、更环保的日常用品。
随着塑料废弃物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堆积,造成严峻的环境挑战,研究人员正转向自然界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休斯顿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助理教授马克苏德·拉赫曼(Maksud Rahman)开发了一种创新方法,可将可生物降解的细菌纤维素转化为一种用途广泛、有望替代塑料的物质。
这种材料应用前景广阔。它很快可能被用于制造一次性水瓶、环保包装甚至伤口敷料等日常用品。所有这些应用都依赖于细菌纤维素 —— 一种在环境中天然丰富且可生物降解的生物聚合物。
拉赫曼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他表示:“我们设想这些坚固、多功能且环保的细菌纤维素片材将无处不在,取代各行业的塑料,并帮助减轻环境损害。”
拉赫曼说:“我们报告了一种简单、单步且可扩展的自下而上策略,利用旋转培养装置中流体流动产生的剪切力,生物合成出具有排列整齐纳米纤维的坚固细菌纤维素片材,以及基于细菌纤维素的多功能混合纳米片材。所得的细菌纤维素片材展现出高拉伸强度、柔韧性、可折叠性、光学透明度和长期机械稳定性。”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博士生 M.A.S.R. Saadi 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莱斯大学生物科学博士后 Shyam Bhakta 支持了生物学方面的实施。
利用纳米技术增强性能
人们对石油基不可降解材料有害环境影响的日益担忧,加剧了对可持续替代品(如天然或生物材料)的需求。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材料脱颖而出,它天然丰富、可生物降解且具有生物相容性。
为了增强纤维素的强度并赋予其更多功能,研究团队将氮化硼纳米片加入到喂养细菌的液体中,从而制造出了细菌纤维素-氮化硼混合纳米片材。这种混合材料具有更优越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高达约 553 兆帕)和热性能(散热速率是普通样本的三倍)。
拉赫曼说:“这种可扩展、单步的生物制造方法能生产出排列整齐、坚固且多功能的细菌纤维素片材,将为结构材料、热管理、包装、纺织品、绿色电子和储能等应用铺平道路。我们本质上是引导细菌有目的地行动。我们不是让它们随机移动,而是引导它们的运动方向,使它们以有序的方式生产纤维素。这种受控的行为,加上我们灵活的、结合了多种纳米材料的生物合成方法,使我们能够同时实现材料的结构排列和多功能特性。”
拉赫曼所说的“引导运动”是指旋转。他引入了一种定制设计的旋转培养装置:在圆柱形透氧培养箱中培养产纤维素细菌,并通过中心轴持续旋转,从而产生定向流体流动。这种流动导致细菌进行一致的定向移动。
拉赫曼说:“这显著提高了大块细菌纤维素片材中纳米纤维的排列整齐度。这项工作堪称材料科学、生物学和纳米工程交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典范。”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