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的安全感,是怎么被“算”出来的?在数字洪流席卷全球的时代,有这么一位女性科学家,她以数学为矛、以密码为盾,曾经两度击穿国际顶级密码算法,又亲手为中国筑起自主可控的“数字护城河”。
她就是有着“中国密码女神”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2025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奖者王小云。
7月26日,王小云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大讲堂,围绕“密码技术”讲述0和1背后的故事。
“密码女王”连续破解两套顶级密码
有人说,王小云是全中国最懂密码的人。只因她曾经沉潜10年,破解了世界上公认的两种最安全、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密码算法。而这两种密码算法就是由美国标准技术局颁布的MD5和SHA-1。
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密码界,MD5和SHA-1几乎是全球网络安全系统的“标配”,广泛应用于银行、政府、军事、电子商务等系统。作为两种哈希函数算法,它们的作用就像是给一份电子文件生成“指纹”——哪怕只改动了文件中的一个字母或像素,生成的指纹也会完全不同。
如果以常规算法,即使调用军用超级计算机也要计算100万年才有可能破解!然而,王小云却让两套被认为最安全的密码算法相继“崩溃倒下”!
根据此前报道,在破解MD5时,王小云用手写推导的方式,写了400多页纸、几百个方程。
王小云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坚持,“任何一个人如果坚持10年做一件事,基本没有不成功的,都能成功”。
筑起国家“数字长城”
王小云从事的密码学在常人眼中晦涩难懂,但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如今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最时髦”的科学领域密不可分。
“没有密码破解,就很难有密码应用的标准化、规范化”,密码学本质是“矛与盾的交锋,攻与防的艺术”。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活动现场,王小云让密码学脱下“高冷外衣”。
密码是一种古老的发明,在战争年代它可以克敌制胜,在和平的今天它可以捍卫国家安全!
王小云表示:“密码安全是数字时代的基石,守护密码就是守护国家安全和亿万民众的数字生活。”聚焦密码技术与数字货币,王小云阐述了密码技术对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现场,王小云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人才培养等相关话题展开了探讨。在她看来:“密码人才的培养,必须扎根基础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主战场,在实战中锻造过硬本领。”
秉持“服务国家”的初心,王小云主导设计我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如今,SM3已如无形的“安全结界”,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力、交通等关键领域,筑起国家“数字长城”。
聚焦数字生态释放产业新动能
数字人才、技术与经济的协同发展,需要多元主体间的深度协作与系统化联动。本次大讲堂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更让多方在交流中达成了实质性合作。
近年来,广东强化数字人才集聚与数字生态构建,用实践书写自己的答案。广东省人社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四个方面提出16条措施。
活动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为依托,牵头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人才创新中心。
双方将聚焦人才引进与汇聚、人才培养与发展、人才评价与激励、人才平台服务与综合保障、国际合作与交流及创新创业生态营造等核心领域深化合作,着力推动数字人才培育体系建设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与此同时,来自人工智能、金融、跨境电商、区块链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省内重点技师学院、高校成果转化中心等多方力量参与其中,各方将以大讲堂为纽带,在产业实践、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这种多方联动的协同模式,进一步助推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落地,更构建起“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闭环,为数字人才培育提供了精准对接的实践平台。
文、图 | 记者 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