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国商报联合会
中国经济报导: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光伏直流领域国际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IEC TR 63534:2025)近日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光伏直流技术标准化领域实现了从 “跟随者” 到 “定义者” 的跨越。
该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历经四年协同攻关,由上海交通大学、华能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 14 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完成。
标准核心内容与技术突破
聚焦低压直流系统关键场景
标准系统梳理了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直流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涵盖户用屋顶光伏、社区微电网、工业园区直流配电等领域,总结了全球范围内如德国弗莱堡 “能源自治社区”、美国加州 “直流建筑” 等 30 余个工程案例的技术经验。
通过分析光伏直流接口装备(如逆变器、汇流箱)的技术演化路径,明确了低压直流系统在系统控制精度(±1% 电压波动)、故障响应速度(≤10ms)、孤岛运行稳定性(频率偏差≤0.5Hz)等核心指标的量化要求。
填补国际标准空白
此前国际光伏标准(如 IEC 62446)主要关注交流系统安装测试,而本标准首次针对直流侧特性提出系统性规范。
例如,针对直流电弧风险,标准要求低压直流系统需集成电弧故障检测(AFDD)和快速关断(RSD)功能,确保在 30 秒内将电压降至 80V 以下。
同时,引入漏电流分级控制机制,规定集成光伏的低压直流系统漏电流限值为 50mA,并提出基于虚拟阻抗的动态调节方法。
推动技术融合创新
标准吸纳了我国在 “分布式光伏多端口接入直流配电系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成果,将宽禁带半导体器件(SiC)、数字孪生运维等前沿技术纳入规范框架。
例如,要求光伏逆变器支持即插即用(Plug-and-Play)协议,实现设备自动识别与参数自整定,降低系统集成复杂度。
产业影响与战略价值
重构全球光伏产业链格局
作为全球最大光伏制造国(组件产能占全球 80%),我国通过标准输出可引导国际市场采用中国技术路线。
例如,标准推荐的 1500V 低压直流架构与我国主流产品兼容,将加速华为、阳光电源等企业的直流系统解决方案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据行业预测,到 2030 年全球低压直流光伏市场规模将突破 500 亿美元,我国企业有望占据 60% 以上份额。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标准为 “源网荷储” 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接口规范。
例如,明确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系统的双向功率流控制逻辑,支持峰谷电价套利、需求侧响应等应用场景。
在我国 “十四五” 新型电力系统试点中,基于该标准的苏州同里 “直流示范小镇” 已实现光伏渗透率 40%、综合能效提升 15% 的成效。
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
我国专家在 IEC SC 8A 技术分委会中担任工作组召集人,并主导了标准的立项、草案编制和投票流程。
这一突破打破了欧美在新能源标准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为后续在光伏碳足迹核算(IEC TS 63564)、氢能 - 光伏耦合系统等前沿领域的标准制定积累了经验。
实施路径与行业实践
分阶段推进策略
标准采用 “基础规范 + 扩展应用” 的模块化架构,分三个阶段实施:
2025-2026 年:重点推广低压直流系统的基础技术指标,优先在欧洲、东南亚等分布式光伏高增长区域落地;
2027-2028 年:扩展至中压直流互联、光储充一体化等场景,同步完善认证体系(如 TÜV 南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QC);
2029 年后:推动与国际能效标准(如 ISO 50001)、碳关税规则(如欧盟 CBAM)的衔接。
典型应用示范
户用领域:浙江 “整县光伏” 试点中,采用标准的低压直流系统可降低线损 30%,并通过组件级关断技术将维护人员触电风险降低 90%;
工业领域:华能江苏公司在南京某数据中心部署的 “光伏 - 储能 - 直流供电” 系统,通过标准定义的功率预测精度(MAE≤5%)和动态负载跟踪功能,实现能源自给率达 75%,年节约电费超 200 万元。配套政策支持
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已将该标准纳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重点任务,财政部对符合标准的海外项目给予出口信用保险费率优惠(降幅 10-15%)。
同时,IEC 已批准设立全球光伏直流技术评估中心(GPEC),总部落户上海,将承担标准验证、测试认证等职能。
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迭代升级
标准预留了与氢燃料电池、直流微电网群等新兴技术的接口,正在研究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交易规则。
预计 2026 年将发布修订版,引入AI 驱动的系统自愈控制(故障恢复时间≤500ms)和数字孪生运维平台等新要求。
国际协同深化
我国正联合 “一带一路” 国家推动标准互认,已与沙特、巴西签署光伏直流系统认证合作协议。
在 2025 年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1)上,我国将牵头成立全球低压直流光伏联盟,目标吸纳 50 个以上国家加入。
这一标准的发布,不仅是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里程碑,更是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随着标准的落地实施,分布式光伏将加速融入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 “双碳” 目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