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28日电(记者 马思)当前我国智算集群建设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攻坚的关键阶段。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国产AI芯片企业燧原科技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举办分论坛,政企学界共商破局之策,明确以自主创新为根基、生态协同为路径的发展共识。
工信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王江平在致辞中肯定我国智能算力产业取得的显著进步,指出算力规模持续提升与应用场景多元拓展为AI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他强调国产生态体系培育仍需深化攻坚,呼吁算力芯片企业与科研机构增强紧迫感,加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强化协同合作,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共建标准与生态;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实体经济,让智算真正成为生产力跃升的动力,赋能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表示,人工智能是重塑全球格局的核心驱动力,未来要开展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要强化系统思维,推动技术攻关。二要强化"芯片-软件-应用"全链条协同,打通技术落地关键环节。三要聚焦实体经济痛点深化场景赋能,使计算成为产业升级核心引擎。
徐文立呼吁,要凝聚政产学研合力,坚定自主创新,共同筑牢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根基。
面对政策指引,连续六年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赵立东提出产业实践方向。他指出,随着DeepSeek等开源模型推动AI应用爆发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将呈指数级扩张,高能效推理正在成为主流。
“DeepSeek等模型的开源以及后续产品迭代,都驱动着AI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未来对推理算力的需求将是训练算力的百倍甚至千倍,”赵立东强调。
他指出,算力基础设施正在走向集群化、系统化。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包括超节点、网络技术、全光互联、低精度、分布式并行计算、虚拟化等,已不再是芯片公司单独可以完成,而是需要跨行业的协作,多方聚力,构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开源开放是必经之路。无论从打破垄断的角度还是技术发展的角度,都应进一步鼓励开源发展。开源降低了门槛,让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其中,在开源大模型基础上进行企业级的二次、三次开发,众人拾柴,各尽所能,可以加速产品开发和产业落地的速度。”赵立东表示。
面对芯片行业“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赵立东表示燧原科技正联合合作伙伴在算力基建、调度、服务、应用等维度深度协同,全力突破国产智算技术商业化闭环。“攀登科技高峰从无捷径,但我们已经在路上。”
7月27日,燧原科技宣布发布新一代训推一体AI芯片“燧原L600”。据燧原科技联合创始人、COO张亚林介绍,L600定位于极高性能AI算力,主要用于训练集群和高性能推理,存储容量达144GB,存储带宽达3.6TB/s,互联带宽达800GB/s,算力性能对标英伟达H20GPU且大幅超越,未来将用于支持万卡、10万卡超大算力集群中心的建设。
据悉,燧原科技目前已在全国多地部署的智算中心正在为国产AI发展奠定坚实地基。2024年底,燧原科技在甘肃省庆阳市建成了国内首个万卡推理集群,为“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提供强劲支撑;无锡太湖亿芯智算中心则聚焦AIGC、社交共创、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构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AI算力平台;宜昌点军智算中心通过跨区域、跨网络算力调度,为政务、金融、教育等行业提供高性价比的AI服务,实现AI算力的高效供给与跨域共享。此外,燧原科技还在成都、天津、贵州等地落地,这些智算中心以多样化部署形态和跨行业支持能力,构成了燧原国产智算布局的重要支点。
论坛同期发布由人工智能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燧原科技联合赛迪研究院等十余家机构编制的《智算集群产业发展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万亿级参数大模型正驱动全球智算需求爆发,我国需通过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强化智能运营能力、统筹训练推理需求、共建标准生态体系四大方略,推动智算集群与AI产业深度融合。这一智库成果为政策部署与企业实践提供了系统化实施路径,标志着我国智算系统建设进入生态协同新阶段。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