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智创未来青春行
中石大中外学生社会实践团
走进四川成都感悟中国式现代化力量与智慧
7月14日至19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6名中国师生与来自土库曼斯坦、索马里、几内亚比绍的6位留学生组成“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智创未来青春行”社会实践团,走进四川成都市开展走访调研、参观学习、劳动实践、理论宣讲等系列活动。实践团多维度、多视角感悟科技创新中的中国力量,理解乡村振兴中的中国智慧,探寻红色传承中的精神密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数智赋能:
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突破
为探寻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实践团先后走访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成都智算中心运营公司、成都市生态环境数智治理中心等9家企业机构,全方位感受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中国速度”。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成员们详细了解地方政府推动数字经济的政策举措,“筑巢引凤”的营商环境建设理念令人印象深刻;成都智算中心与华鲲振宇公司,自主研发的AI算力平台与前沿产品,展现出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高效转化;天府永兴实验室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完整呈现“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协同链条,凸显政产学研融合的强大推力。
成都市生态环境数智治理中心的智慧平台,让数智技术守护绿色发展的图景清晰可见——从精准监测污染到科学修复生态,信息技术正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联东U谷的产业集聚效应,则生动诠释了“以产促研、以研促产”的良性循环,让实践团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核心引擎”的澎湃动力,也激发同学们做好生涯规划的热情,积极思考如何将自身所学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在投身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乡韵新篇:
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智慧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考察足迹,实践团走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战旗村,解码“党建引领+集体经济+三变改革”的发展模式。实践团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进战旗村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战旗·初心馆、战旗社区、精彩战旗、乡村十八坊等参观学习,沉浸式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实践成果,切身感悟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刻体会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实践团队走访郫县豆瓣非遗基地与新希望集团,学习传统农食产业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品质与价值双提升的实践经验,让“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蓝图愈发清晰。
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与战旗村共建的校地合作劳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挂牌成立,为校地在乡村振兴研究、传统工艺传承、志愿服务活动等领域深化合作搭建起新平台。
烽火传承:
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密码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实践团走进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泛黄家书中的家国情怀、锈迹枪械承载的战斗记忆,尤其是“死字旗”的悲壮誓言与“膝行冲锋”的英勇场景,让“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直抵人心。
活动期间,实践团到88岁高龄的老兵冯爷爷家中走访慰问,倾听老兵讲述波澜壮阔的战争往事,感受革命先辈们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赤诚丹心,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为创新红色传承方式,团队运用VR、AR技术打造20余个线上虚拟展馆,录制10余部主题微课,以“历史场景还原+青年感悟”形式,让红色故事突破时空界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青春对话:
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故事
实践团走进成都市航天中学通过大庆精神宣讲、铁人精神虚拟仿真体验,向高中生传递“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精神力量。中外青年围坐交流时,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讲述家乡能源发展历程,中国学生分享战旗村振兴故事,跨文化对话中尽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包容。
此次实践中,中外青年将所见所感化作讲好中国故事的动力,更深入理解“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精神铸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供稿|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智创未来青春行实践团
审校|青年创新实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