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游戏产业加速发展,AI赋能、产业出海也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游戏企业的战略选择。
7月31日,作为2025 ChinaJoy的同期会议,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CDEC高峰论坛聚焦产业发展前沿领域,主题定位为“聚新质动能 引全球共振”,围绕“智启未来·技术赋能产业新生态”“破界共生·构建全球娱乐新链路”等议题邀请数十位嘉宾共商共话,以技术创新视角见证数字娱乐产业的技术和内容变迁。
积极拥抱AI技术,重构未来游戏生态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在致辞中表示,游戏行业对AI技术的应用正加速推进。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内容产业广泛应用,以网易、腾讯、完美世界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已经率先构建起在研发、运营、用户服务等全链路的智能应用体系。
“现阶段,游戏行业正处在新技术浪潮奔涌、全球化竞争激烈、产业变革加速的关键期。”孙寿山建议,应鼓励全行业积极拥抱AI技术,借助技术创新,推动游戏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坚持深耕精品战略,打造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并且还要坚持全球化布局,推动文化出海。
“游戏一直与前沿科技紧密相连,科技的进步催生游戏形态的革新,而游戏应用的不断创新也在反哺技术突破。这种双螺旋的结构让游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试验田。”腾讯互娱副总裁、总编辑余睿超表示,当前,游戏正成为AI技术实现突破的重要变量,AI不仅在游戏行业生产端加速渗透,提升游戏开发效率,也在体验端带来创新探索,如智能NPC和个性化游戏体验等。这些探索将重构游戏生态,带来游戏体验的深度变革。
在世纪华通总裁谢斐看来,AI时代更为关键的三大能力是掌握科学思维方式、能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拥有跨界文化素养。她认为,对于游戏企业来说,应当加快重构人机协作的效率工作范式,“能做”仅仅是人机协作基本面的反馈,“敢想”和“会想”才能赢得核心竞争力。同时游戏企业也要保持内容可持续再生的原创力,让机器的智能最终激发人类的智慧和善意。
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收入再创新高,产业全球化趋势加速
论坛现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其中提到,2025年1—6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再创新高;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亦为历史新高点;2025年1—6月,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404.52亿元,同比增长19.29%;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
张毅君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游戏行业总体运行特征包括:一是各级政府适时推出扶持政策,相较往年层次更高、力度更大,措施更为具体;二是倡导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升级,坚持正向价值引领,持续强化未成年人保护;三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国内国际收入再创新高;四是游戏+模式和跨界赋能,激活用户消费潜力;五是人才培养与科研生态优化,推动游戏、电竞等研究和科研成果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发布中,张毅君重点介绍了自研移动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地区分布情况和海外市场收入产品类型情况。
从海外市场收入地区分布情况看,上半年,自研移动游戏海外市场中,美国占比31.96%,日本占比16.20%,韩国占比7.47%,依然为主要海外目标市场,合计占比55.63%。此外,德、英、法三国市场合计占比8.78%,欧洲仍为中国游戏出海重要区域。
在海外市场收入前100位的自研移动游戏中,策略类(含SLG)收入占比43.33%,位居首位,较去年有较大增幅。其次为角色扮演类,占比10.02%,同比略有下降。射击类收入位列第三,占比8.85%,同比有所上升。模拟经营类、放置类收入同比降幅较大,合成类收入占比升幅明显。
“游戏出海已经成为国产游戏产业的亮点之一,国产游戏的海外收入不断提高,网易的多款游戏也在全球大获成功。”网易雷火市场及营销总经理黄卓认为,单靠游戏内容不足以打开全球市场,还需要坚实的工业基础、高效率的开发能力,以及更区域化的策略。随着工业体系的不断进步和研发体系的积累,中国游戏公司已建立起清晰的体系化认知,能够开发出高品质、高预算、高工艺的3A游戏。
黄卓表示,接下来国产游戏的目标是将“Made in China”打造成为全世界游戏行业高品质、高可靠性的代名词。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