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国宏 曹怡然 通讯员 王凯
7月31日,走进新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河南磊展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注塑机轰鸣,智能仓储机器人穿梭如织,一箱箱国内知名品牌的炫酷积木玩具正装车发往全球。作为新野重点招引的玩具企业之一,今年以来,该公司产销两旺,订单量持续增长,两个车间近11台智能设备全负荷运转。
令人惊叹的是,支撑这场繁忙景象的,竟是一个从零起步、仅数年时间便聚链成势的玩具产业集群。
从第一家玩具企业落地起,7年时间,新野县已集聚了42家玩具企业、50余家配套厂商,形成了一条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加工,再到电商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近10亿元。从“零敲碎打”到“集群发展”,从“代工生产”到“自主创新”,新野玩具产业的裂变式成长,正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洪流中加速演进,为聚力打造“中原玩具制造之都”铆足了后劲。
跨省通办破除地域壁垒的“隐形桥梁”
“在广东澄海提交材料,3天就拿到新野的生产许可证,跨省办事像在本地一样方便。”近日,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明极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玉杰在视频连线中,对新野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效率赞不绝口。作为全国玩具产业重要集聚区,澄海有6万余名新野籍务工人员,两地产业协同需求迫切,而传统异地办事流程曾是制约要素流动的“玻璃门”。
为破解这一难题,新野与澄海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首批梳理12大类115项高频事项,涵盖企业注册、项目审批、生产许可等全流程。通过“线上专栏+线下专窗”联动,实现“异地收件、远程核验、协同审批、邮寄送达”闭环,企业办事所用时间缩短60%以上。目前,新野县已与北京、上海等10省市18个县区建立了合作,将207项服务纳入通办清单,其中针对玩具产业特点优化了8项特色服务流程,并逐步推行玩具研发项目鉴定、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半径决定产业辐射范围。”新野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冬安介绍,当地为每家企业全流程代办跨省手续,仅2024年就推动10多家玩具企业落户,带动模具设计、注塑加工等配套企业集聚,形成跨区域产业协作生态圈。这种“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改革,让新野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磁力场”。
金融创新浇灌玩具企业的“定制活水”
“300万元贷款3天到账,没抵押、没评估,正好赶在旺季前完成设备升级。”牛明克是新野县一家玩具企业负责人,打量着车间里新升级的11台智能设备,他兴奋不已,“新生产线投产后,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一半,加速了资金回笼,也解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这场“及时雨”,源自新野县创新推出的“玩具贷”。针对中小玩具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共性难题,当地政府联合工行等金融机构,砍掉传统信贷的抵押、评估环节,仅凭营业执照和财务流水即可放贷,最高额度300万元,随借随还且无违约金。“玩具贷”推出以后,以其额度高、利率低、审批快、期限灵活等优势,迅速获得了玩具企业的青睐。无论是原材料采购、设备更新,还是技术研发、市场拓展,都能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
金融赋能不止于“贷”。与此同时,该县利用企业服务日,开展“政府陪行长走企业”“金融会客厅”“送贷下乡”等政银企对接活动,创新“预先授信+白名单”服务机制,引导辖区银行开发符合玩具企业融资需求的续贷产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降低玩具企业融资成本,助力玩具制造产业聚链成势。
链群锻造构建产业竞争的“硬核支撑”
在新野县明迪玩具的智能车间,一块ABS塑料颗粒经注塑、移印、装配等28道工序,变身成为售价百元的益智积木。受益于新野县委、县政府“主新特”三大产业发展战略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家2019年落户的企业,如今已建成26条自动化生产线,拥有各类配套生产设备1000余台,年产值达3亿元,并带动10多家玩具及配套企业先后落地新野。
龙头企业是产业链的“压舱石”。据了解,当地以明迪玩具为核心,规划建设占地1200亩的玩具产业园,通过“以商招商”引进磊展科技、中跃科技等上下游企业,构建起“研发设计—模具—注塑—移印—质检—包装—电商销售”的全链条体系。
创新驱动让产业链韧性十足。明迪玩具牵头成立玩具协会,建设了规模宏大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心,通过与园区内多家企业签订原材料供应合同,实现了产业链的内部循环。“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年产9500万件的环保包装项目,投产后可带动产业链再增5亿元产值。”明迪玩具负责人徐果指着在建的钢构厂房说。这条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之路,正让新野打造“中原玩具制造之都”的蓝图愈发清晰。
当改革拆掉“篱笆墙”,金融打通“输血管”,产业构筑“生态圈”,一只小玩具便转动了内陆县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齿轮。行走在这片热土上,但见“梧桐树”枝繁叶茂,一辆辆满载玩具的货车驶向全国,更驶向全球大市场——中原腹地,“中原玩具制造之都”正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