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多地纷纷推进“人工智能+”产业行动的“竞赛”氛围中,南京如何结合自身优势“破题”“落子”?
7月31日,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建设迎来大事件——“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正式启动,街区建设方案及产业政策首次对外发布,方案旨在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并将其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下好“先手棋”。
与此同时,由全球顶尖半导体公司AMD牵头打造的ROCm实验室率先落户街区。7月31日下午,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AMD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为新实验室揭牌。
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规划图
专班攻坚,创新“落子”新街区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长三角多地也在加快布局。
2024年5月,南京先后制定出台了《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并明确提出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在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驱动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是该市“产业强市”的重头戏。2025年,为了统筹全市资源、攻坚重点任务,南京还专门成了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其中就有一个是人工智能(软件)产业攻坚办公室。
“目标明确,路线清晰,我们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今年将实施九大行动,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南京市人工智能(软件)产业攻坚办负责人向上证报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南京积极抢抓机遇,获批建设江苏省内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并围绕算法、算力、数据、场景、生态等核心要素主动布局。目前,南京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企业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产业链各领域,在人工智能软件、算法、传感器及芯片、机器视觉、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具有优势。“截至目前,南京共有23款大模型产品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占江苏省六成。”
“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
产业高地,街区剑指3000亿元
新揭牌的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与中国(南京)软件谷北园一条马路之隔。
为何南京首个AI街区会落地在雨花台区?
据介绍,中国(南京)软件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是南京软件信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近年来,软件谷内众多软件企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加强在AI领域布局。除了华为、中兴、亿嘉和、诚迈科技、润和软件、亚信安全、嘉环科技等头部企业,这里还汇聚了328家AI相关企业,5万名人工智能从业人员。
揭牌仪式上,街区的建设方案也正式发布。街区将按照“一环两轴三核四片区”布局,总体规划范围1.9平方公里,以云密城、汇智城、紫创城为三大核心载体,规划智能生产、数智居住、商贸配套、低碳生态四大片区,全面完善政策、资金、平台、人才等要素保障能力,构建研发创新、产业孵化、应用示范一体化AI生态体系,致力打造AI与软件产业深度融合先行区、垂类应用创新示范区和数智跃迁新引擎。
“新街区紧邻中国(南京)软件谷核心区,将描绘南京AI产业生态新图景。我们将在1.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造全国软件产业智能化转型标杆与创新策源地和垂类应用创新示范高地。”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是南京倾力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生态培育新高地,将以“两区一引擎”为发展定位,“两区”即AI与软件产业深度融合先行区,垂类应用创新示范区;“一引擎”即数智跃迁新引擎。未来,街区将打造成为AI技术的“试验田”和AI赋能生产、生活的“样板间”,构建“技术研发-场景试验-应用验证-样板输出”的创新闭环,实现从技术创新到社会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
街区也明确了发展目标,即2025年—2027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要素资源集聚;推出20个“AI+软件”典型应用案例、20以上个标杆应用场景;2027年—2030年,汇聚1000家AI上下游企业、AI人才10万人,推出行业大模型、行业智能体等代表性垂类智能产品500个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关联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2030年以后,AI技术全面赋能城市治理与产业升级,打造江苏省数实融合“第一区”,南京市人工智能“第一中心”。
中国(南京)软件谷
人才汇聚,以项目为支撑
7月31日下午,街区挂牌现场,AMD ROCm实验室正式揭牌。
据介绍,AMD ROCm实验室是AMD全球三大创新枢纽之一,将在壮大ROCm开源生态,打造更全面的场景优化方案和开放的生态系统方面持续发力,助力软件谷构建起涵盖硬件、软件、应用等多层面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12家企业集中完成了“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首批入驻产业项目”签约,标志着街区正式进入实质运营阶段。其中,深耕声学行业20年的江苏中协智能科技有限,计划总投资额1亿元,将“AI+声学”融合大模型项目落户在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中国云边智能、高性能计算及行业赋能服务商——上海宽泛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亿元,将江苏区域总部落户于此。区域总部将聚焦GPU算力设备、高性能服务器与AI应用解决方案,推动AI算力产品与国产化服务器方案在教育、科研、医疗等领域的本地化落地。
此外,首批落户街区的还有一批重点要素支撑项目,其中包括南京市算力调度平台服务基地、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生态基地、软件谷・苏股AI智融服务中心等,这些项目将整合算力、数据、资本等多项要素,为街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数据、资金、技术等各项支持。
街区要素支撑项目揭牌现场
现场,中国(南京)软件谷还与东南大学、嘉环科技签订了“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基地合作协议”,三方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精准输送,打造可持续的区域AI人才生态。
翻开南京人工智能产业版图,除了中国(南京)软件谷,中国(南京)智谷、麒麟科创园等重点园区,以及建邺区河西中央科创区、玄武大模型工厂、江北新区研创园等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和融合应用示范区同样各具特色。例如,在建邺区河西中央科创区,这里有小米、阿里、恒生电子等链主企业,重点深耕AI芯片、“AI+交通”“AI+金融”“AI+气象”、具身智能等细分赛道,科创区力争到2027年,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营收超1000亿元,成为江苏“人工智能+”又一产业高地。
此前,南京近20家AI企业组团前往上海参加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南京智能产业推介会活动,与全球800余家企业同场“竞技”,并向参展的AI企业广撒“英雄帖”。南京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积极吸引大模型头部企业来宁布局发展,支持制造、能源等领域企业与大模型头部企业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南京人工智能企业的大模型服务能力。”
作者: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