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9日讯(通讯员 李旺勇)当持续耳鸣伴发步态不稳,当多年耳背突然“断崖式”恶化,背后或许正潜伏着颅内“定时炸弹”。近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接连为两位老年患者精准拆除颅底肿瘤,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两位老人不仅重获清晰“声”活,行走与生活能力也全面恢复。
72岁的雷先生一年前右耳听力突然锐减,伴随持续耳鸣,随后又添头晕、走路摇晃的症状——这正符合需要警惕的“单侧听力下降且伴随头晕、步态失衡”情况。他辗转多家医院查不出病因,症状却步步加重。无独有偶,66岁的张阿姨与听力障碍“周旋”十余年,近半年左耳几乎听不见,面部还出现麻木感,属于“单侧听力下降超过3个月且伴随面部麻木”的典型表现。
最终,两人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找到“元凶”:影像检查显示,雷先生颅底静脉孔区藏着一颗乒乓球大小的神经鞘瘤,已严重压迫脑干;张阿姨的听神经瘤则像枣核般卡在耳道深处,紧紧包绕听神经与面神经。两位老人分别被确诊为罕见静脉孔神经鞘瘤与听神经瘤,需尽快手术摘除肿瘤。
颅底肿瘤手术堪称“在刀尖上跳舞”,两位患者的肿瘤与关键神经紧密缠绕,剥离时稍一用力就可能造成永久神经损伤。面对挑战,罗忠平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启用神经电生理实时监测、3D影像导航等尖端技术,在显微镜下开展“微米级”精细操作,分别为雷先生和张阿姨,完整剥离肿瘤,精准避开重要神经,成功保全机体功能。
令人振奋的是,尽管手术部位险要,两位老人术后恢复远超预期:雷先生术后24小时就能下床站立,3天借助助行器行走;张阿姨术后第2天开始吞咽训练,5天实现自主进食。“原以为要躺一个月,没想到一周就能自己洗漱!” 张阿姨惊喜地感叹道。
目前,雷先生已能独立散步,张阿姨重新听见了孙子的笑声,两人均康复出院,回归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
罗忠平主任介绍,很多人误以为“老了听不见是正常现象”,但这一误区可能会掩盖听神经瘤等夺命肿瘤的踪迹。如今,颅底肿瘤手术已迈入“精准微创时代”,早发现、早干预是保全神经功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