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行业,低价中标现象屡见不鲜。当一套服务200用户、主流报价200万的电子实验记录本(ELN)系统,突然出现30万元的报价时,这究竟是捡到便宜还是埋下隐患?本文将从软件价值评估的角度,揭示ELN系统的真实价值所在。
与有形产品不同,软件的成本和价值都是动态变化的。优质软件不是一次性开发完成就万事大吉,而是会随着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不断迭代升级,变得更加完善和强大。对于ELN,尤其如此。
真正专业的ELN供应商会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功能。这意味着他们的成本会随时间增加,但产品价值也会相应提升。
这与汽车等实物产品有本质区别。汽车一旦出厂,基本功能就已固定,价值只会随使用时间递减。如果用购买汽车的思维来选择软件,必然导致错误决策。
购买软件实际上是购买一项长期服务。虽然汽车也有售后服务,但通常仅限于3年或6万公里的保修期,且只维持出厂时的功能状态。
软件则完全不同:
·没有持续的技术支持,软件极可能无法正常运行
·软件问题通常只有原始供应商才能有效解决
·随着操作系统、浏览器等外部环境不断更新,不升级的软件将面临兼容性问题
·系统漏洞在不断被发现,缺乏安全更新会导致数据安全风险增加
一个典型案例是:在Windows XP或Win 7/8上运行的ELN系统,如果不升级,在Windows 10/11环境下将无法正常工作。同样,过时的安全配置会使系统面临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没有足够的预算投入,供应商就无法提供这些必要的升级服务。想要只花30万却获得价值200万的长期服务,显然不切实际。
研发领域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研发团队无法准确预测明天的工作内容,这就要求ELN系统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新需求。
以制药行业为例,随着核酸药物、抗体和多肽药物、ADC(抗体偶联药物)、RDC(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简称核药)等新技术的出现,ELN系统需要支持生物序列编辑、序列参数计算、对比、聚类、非天然氨基酸结构绘制及编码偶联、含同位素分子的绘制/命名/计算等全新功能。
合成生物学领域同样如此,合成基因组菌株、Act3.0和微型CRISPR技术、AI工艺优化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对ELN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基数越大且越专注于ELN的供应商,由于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大量的专业用户反馈,对这些多样化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满足能力就越强,其功能越丰富。放眼未来,他们能够持续整合资源,投入研发力量,将客户的新需求转化为软件的新增功能,为客户提供更贴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AI for Science正在迅速崛起,AI技术在研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与传统技术不同,AI技术迭代极快——3个月河东,3个月河西。
数据是AI的基础,而具备AI能力的ELN系统将成为未来研发的核心工具——强大功能包括:总结实验周报、月报、年报,数据统计和分析;语义搜索;知识库问答;寻找实验内容或合规中的失误;化学结构式反应式的图像识别、提供实验设计建议、方法建议、合成反应建议和工艺配方优化建议(含DOE、贝叶斯优化);撰写专利、CTD等文档的草稿(数字员工);从专利和论文批量提取化学结构式、反应式、构效关系,并进行智能整理——如果购买的ELN系统缺乏AI技术整合能力,或者供应商无法持续更新AI功能,系统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
低价ELN供应商通常难以跟上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用户无法享受到最新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
在研发领域,数据的价值远远超过软件系统本身。研发企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是其核心竞争力,而ELN系统正是这些宝贵数据的载体。
如果ELN软件只能短期使用或面临频繁更换,很多数据无法完整保留,那么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导致无法有效共享、重复利用或供AI分析。
成熟企业普遍认为,研发数据的价值至少等同于研发人力资源的总投入成本,为维护这些数据而投入总研发成本的20%是完全合理的。
真实案例比比皆是:在过去20年,不少低价ELN供应商因盈亏失衡、无以为继而倒闭或转行,导致客户的ELN系统在3~6年后因各种技术原因无法使用,包括硬盘损坏、不兼容最新浏览器、HTTPS证书过期、安全配置过时、系统漏洞不能修复等。最终,客户的大量元数据(metadata)无法顺利迁移,造成的数据损失远超软件本身的价格差异。
软件选购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遗憾的是,国内市场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将实物商品的低价策略应用于软件采购,认为"买软件就该买最便宜的,对软件要求不要太高,能用就行——就像买车买QQ就行,用不着买特斯拉或华为问界"。
然而,欧美发达国家40~50年的数字化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短期主义的低价策略最终会推高总体成本,甚至导致核心数据资产的流失。这些国家的不少企业也曾经历过类似弯路,痛定思痛后,他们更愿意为优质软件提供合理的长期投入——能买特斯拉、华为,就不买QQ!
对于服务200用户、价值200万的ELN系统,30万的报价看似划算,实则隐藏巨大风险。明智的选择是投资于有能力提供长期服务、持续创新的专业供应商,保护企业最宝贵的研发数据资产,为未来的AI赋能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1] 电子实验记录本(ELN)选购实战经验.
[2] 算算电子实验记录本能省回成本吗?
[3] 电子实验记录本,选标准还是定制?
[4] 选购电子实验记录本ELN时,怎么评估?
[5] 持续升级的电子实验记录本系统,更加好用、安全.
[6] 切换电子实验记录本品牌后,老数据怎么办?
[7] 什么需求都答应的电子实验记录本软件供应商,你敢选吗?
[8] 为什么 90% 的客户没有能力判断 ELN 好坏,只看谁更便宜?
PhDTool,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