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众多智能机器人大显身手:稳健迈过碎石路、走过独木桥,轻松跨过膝盖高的障碍物,自如通过旋转楼梯……机器人能完成如此精细且复杂的操作,关键在于力传感器这一核心部件。在众多参展企业中,来自江门的安全应急产业链上企业蓝点触控正是力传感器的供应企业之一,凭借自身实力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崭露头角。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华社 发
安全应急产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支撑产业。江门作为广东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不仅是省委、省政府规划发展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城市,更是全省安全应急产业的核心布局城市,肩负着立足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使命任务。
2021年,江门明确提出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构建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发展格局。依托江门高新区建设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仅一年,便以综合成绩第一名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今年将迎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的验收,迈向全国第一梯队。
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逐步构建起完善的
安全应急产业生态圈
从昔日的荒地鱼塘到如今的厂房林立,从传统制造业到新质生产力的蝶变……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一系列成绩:2022年12月,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2024年4月,成为广东省首个安全应急特色产业园区;2024年7月,在广东省96个产业园区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一名。
今年,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将迎来国家验收“大考”。作为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的核心区,江门高新区提出“赶考”新目标:确保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力争取得第一名成绩。
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江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江门作为广东省老牌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涵盖工业41个大类中的35个和207个中类中的142个,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为安全应急产业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10多年前,广东东君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君照明”)在江门高新区落地投产,不断完善消防工程产品配套产业链,一举成为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全国市场占有率前三的企业。
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启动建设时,东君照明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遇,主动入驻园区,成为应急照明灯具领域的“领头雁”。如今,东君照明增资扩产,建设的智能应急疏散系统总部基地项目即将投入使用。“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本地做大做强。”东君照明生产部总监林广表示,该公司的发展定位与江门大力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广东东君照明有限公司是安全应急产业智能消防领军企业,生产车间已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摄
自2021年揭牌以来,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宛如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众多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例如,应急储能龙头企业泽塔电源去年9月投产,首季度产值就超1亿元;消防照明及智能疏散系统龙头企业东君照明、艺光占国内市场份额超20%;中国特种车行业领军企业迪马实业公司的消防应急机器人工厂将于今年底竣工……截至目前,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所在的江门高新区已引进安全应急产业项目29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1个,计划投资额超900亿元,涵盖应急救援装备、智能安全防护、监测预警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逐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安全应急产业生态圈。
3月31日,电科精密技术(江门)有限公司暨精密电化学(亚洲)技术应用中心开幕式在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区举行。
“区别于其他地区在原有工业园区基础上‘嫁接’安全应急产业的路径,江门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是真正意义上的白纸作画。”广东省安全应急产业联盟主任王吉凯指出,江门首创的“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破解了传统园区“重生产轻协同”的问题。
江门首创“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江门日报记者 邱昱 摄
目前,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一期280公顷土地使用率近100%。
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专班负责人陈健鸿介绍,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开园以来,成功报批土地近500公顷,超80%用于产业发展和配套服务,投资近200亿元,建成38条园区道路、100公里“水电气热”管网,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服务保障。
借“脑”高校
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在安全应急的产业规模、产品质量、装备应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显著提升,预计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应急储能龙头企业深圳市泽塔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敏锐地捕捉到江门的优势,在江门投资30亿元建设应急电源系统项目。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摄
江门要靠什么,把900亿元的产值提升到更高能级,在万亿蓝海中获得更多份额?
从量变到质变,江门安全应急产业持续在新质生产力上发力。
江门借“脑”高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与防灾科技学院共建国际社区防灾减灾研究中心,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设立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灾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订共建成果超市(江门专区)……这一系列合作,为江门安全应急产业注入了强大的科研动力。
江门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安全应急管理前沿理论、方法、共性技术研究。以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取得丰硕成果:发布超300项科研成果、超50项获奖技术及超60项专利;深入调研企业技术需求超100项,并成功促成中国科学院下属多家研究院所与科恒、优巨、鑫辉、国发环保等12家江门地区企业达成合作,有力推动了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江门以五邑大学为载体,通过“孵化培育、合作支撑”的办学路径推进应急管理学院筹建,计划构建“专科—本科—硕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为安全应急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
前期,江门已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开展工程管理专业(应急管理方向)硕士的招生培养工作,成功招收硕士9名;五邑大学应急技术与管理学院累计招录学生217人。这些举措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也为科研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五邑大学。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江门重点布局的领域。
江门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集中发力,依托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打造“园中园”,将原江海区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与原工业邻里中心项目整合升级,建设江门市安全应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打造全市首个集聚式机器人产业培育重点园区。
江门市安全应急(政法)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正加快建设,未来这里将重点发展与安全应急、政法相关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摄
目前,蓝点触控、鹰视光电、国彬机器人、凯博力等企业已计划首批入驻,为产业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人工智能领域权威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舟军在考察调研江门市安全应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后给予高度评价:“这座产业园实现了人工智能与安全应急的结合,它的规模、企业和产品,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可以打造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一张名片。”
来源:综合自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通讯员 姚清汝)
责任编辑:方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