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视点】产学研视点:电影资源赋能科学艺术 产教融合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
在智能制造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聚焦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的讲座备受关注。产学研视点(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标准与技术成果转化工委会)工大王建省教授受邀莅临智能制造万里行栏目,带来主题为 “电影资源赋能科学艺术,产教融合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 —— 共绘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 的精彩分享,为产学研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思路力。
活动主持:搭建交流桥梁
本次活动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会长、智能制造万里行副理事长王萍主持。王萍理事长在开场中强调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本次讲座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各方在产教融合、智能制造以及科学艺术结合等领域的深入探讨与合作,为行业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讲座第一部分:相关论述
电影资源: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王建省教授指出,电影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正成为连接科学与艺术的重要桥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影以其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打破了科学知识传播的壁垒,让高深的科学理论和复杂的技术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传播科学知识,激发探索热情
电影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直观的画面,将各种科学知识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触和了解科学。无论是宇宙探索题材的电影展现的天体运行奥秘,还是生物科技主题影片呈现的生命演化历程,都能以一种有趣的方式传递科学知识,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这种基于兴趣的学习和探索,往往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具效果,能够让更多人主动投身到科学探索的行列中来。
展现科学之美,促进科学与艺术融合
科学本身蕴含着独特的美感,电影则能够将这种科学之美完美展现出来。从数学公式的严谨对称到物理现象的奇妙变幻,从生物结构的精巧复杂到宇宙星空的浩瀚壮丽,电影通过光影、色彩和镜头语言,将科学的美感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们感受到科学与艺术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为科学的传播增添了艺术的魅力,促进了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产教融合: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关键路径
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王建省教授认为,产教融合是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关键路径,能够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为行业输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形式。通过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平台,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先进的制造设备。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实训平台近距离观察和选拔优秀人才,为自身发展储备力量。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双师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双师教学即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校教师擅长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系统讲解,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企业技术骨干则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行业动态,能够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操作技巧和行业需求带入课堂。两者结合,能够让学生不仅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实际工作要求,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和行业的需求。
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正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技术创新,引领智能制造发展
技术创新是智能制造发展的灵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智能工厂的建设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和优化,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引领着智能制造向更高水平发展,推动产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产业协同,构建智能制造生态
智能制造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协同合作,构建完善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形成了从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协同能够促进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成果转化,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风险,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为智能制造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创造美好未来
文化与科技的协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
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同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能够激发创新灵感,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促进文化的繁荣。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能够产生强大的创新动力,推动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科技的发展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接触和享受各种文化成果。数字文化、网络文化、虚拟现实文化等新兴文化形态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科学文化的传播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培养人们的理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促进产业融合,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化与科技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点。例如,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形成了数字内容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打造了智慧旅游模式。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增长,还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讲座第二部分:具体实施内容
科艺大讲堂课程设置
为了将电影资源赋能科学艺术的理念落到实处,王建省教授介绍了科艺大讲堂的相关课程设置。科艺大讲堂包含《电影与科艺赏析 Film and Sci-Art Appreciation》(原《科学文明与技术进步》)和《电影与科艺探秘 Film and Sci-Art Exploration》(原《科学探索与发现》)两门课程。
这两门课程以科学思想和科学意识为核心,探索、赏析和思考天地万物、大千世界、人文社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持续进步,课程旨在带领学生探索无限知识、发现新奇领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主要内容
龙篇(探秘)
龙篇以 “探秘” 为主题,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鸿蒙初辟、混沌初开、中国电影、寰球世界、基因繁衍、精神意识、龙腾九霄、铁血雄师、视界奇幻、谍海春秋、人工智能、遁迹潜形、邈若河汉、见微知著、欧风美雨、雅曲终奏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索,学生可以了解从宇宙起源到生命演化,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发展等诸多领域的奥秘,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凤篇(赏析)
凤篇以 “赏析” 为重点,内容同样精彩纷呈,包括初辟鸿蒙、碧落星瀚、电影天地、生生不息、汗青千载、碧海惊涛、粉墨梨园、怖慑惊魂、逞奇眩异、科学幻想、神秘奥邃、烽火金戈、地外文明、未来可期、美风欧雨、曲终奏雅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赏析,学生可以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结合科学知识,深入理解电影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科学素养。
其他嘉宾分享
参加本期讲座的嘉宾还有海淀工商联数智教育商会副秘书长张建生。他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观察,做了题为企业如何解决资金、人才和资源的问题的分享。张建生副秘书长指出,资金、人才和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解决好这三大问题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资金方面,他建议企业要拓宽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外,还可以积极寻求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人才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资源方面,企业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要积极拓展市场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巅峰对决环节:思想碰撞与交流
讲座完毕,进行了精彩的巅峰对决环节,该环节由世界紧急救援组织国际道路救援副秘书长杜海主持。在杜海副秘书长的引导下,现场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高校师生围绕讲座中涉及的电影资源赋能科学艺术、产教融合、智能制造以及企业发展中的资金、人才和资源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思想的碰撞中,大家对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产教融合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也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方案。巅峰对决环节为本次讲座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进一步促进了各方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智能制造万里行栏目讲座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王建省教授的分享展现了电影资源在科学艺术融合、产教融合与智能制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他嘉宾的分享为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文化与科技将实现更深度的融合,产教融合与智能制造将实现双轮驱动,共同绘就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