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机器人表演引得小朋友们频频与之互动。
“妈妈你看,机器狗对我作揖呢。”8月22日,在文博会N3馆宇树科技的展区前,7岁的小观众王月月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向正在表演的机器狗挥手回应。随着机器人的精彩表演,现场迸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宇树科技展区瞬间成为文博会人气最旺的地方。
场地中央,人形机器人和灵动的四足机器狗组成的“表演天团”,以动感的音乐为伴,时而打出拳击组合,时而跳出整齐舞步,机器狗连续完成高难度空翻、作揖比心,与观众握手互动。每一次完成动作,都引来阵阵叫好,现场笑声不断。不少观众举着手机全程记录,“从来没想过机器人可以这么亲切,它们和我握手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生命力。”体验到科技带来的新奇与快乐,晋中市民刘爱玲难掩兴奋。
“文博会期间,不仅限于展区表演,它们每天定时在主舞台亮相,与更多观众见面。”宇树科技现场负责人吴开程介绍,“它们不只是机器人,更是科技与人之间的桥梁。”他指着正在表演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和GO2机器狗说道,“比如这款G1,全身有23至43个自由度,能完成打拳、跳舞等复杂动作,已经在博物馆、科技馆作为导览员投入使用,能带路、讲解,甚至进行文物介绍。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它们未来通过持续训练和大模型支持,还将深入养老服务、家庭陪伴、儿童教育等日常生活场景。也许在三五年后,它们就会像家电一样普遍,帮助照顾老人、陪伴孩子,真正成为家庭的一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15日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500米田径决赛中,宇树机器人摘得赛会首金。2025年蛇年春晚《秧BOT》节目中,那群穿着花棉袄、扭着秧歌、舞动手帕的机器人正是出自宇树科技。
从春晚舞台到竞技赛场,从文博会的互动表演到生活场景的服务支持,宇树机器人的多场景应用正在逐步打破科技与生活之间的壁垒。“我们将继续探索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路径,让机器人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够传递文化温度、服务日常生活的伙伴。”吴开程说。
文/图 本报记者韩乐
(责编:刘洋、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