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8月27日,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北斗与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化交流活动”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系统阐述北斗系统如何通过时空信息技术赋能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我国应牢牢掌握科技命脉,推动时空智能服务全球覆盖,打造万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李德仁说,万物互联与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新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融合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太阳能与氢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产业,以及“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绿色化”发展路径,在这一进程中,无所不在的PNT(定位、导航、授时)与PNTRC(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成为关键支撑,而北斗是做得最好的。北斗系统作为国家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已实现自主独立安全可用目标,正在从新质生产力阶段迈向时空智能新纪元。
“北斗有三个全世界公认的优点。”李德仁说,其短报文通信能力可达1000汉字,三频信号支持厘米级高精度增强导航,高轨同步卫星布局保障高覆盖率与低延迟服务。目前,北斗已从室外延伸至室内,音频定位技术实现全链国产化,并与视频融合形成亚米级定位能力,成功应用于南宁南站、鄂州顺丰机场、杭州东站等大型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