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乌蒙山脉间,500千伏高压线上,AI无人机正以毫米级精度扫描绝缘子;铜仁供电局智慧大屏上,160座变电站运行数据实时动态呈现……这幅充满科技感的画面,是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运用“大瓦特”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生动写照。
作为我国电力行业首个自主研发的行业大模型,南方电网“大瓦特”已在贵州落地40个应用场景,覆盖电力生产、调度、服务全链条,成为推动贵州电网公司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让全省3860万群众享受到更可靠、更智能的用电服务。
贵州电网公司2025年县级供电企业营配技能竞赛
技术革新带来效率革命。在贵州电网公司智能作业中心,数据加工部总经理李瑾的屏幕上,5.5万公里输电线路状态一览无余。曾经需要20人三天分析的百万张巡检照片,如今“大瓦特”0.4秒就能处理一张。16000套可视化终端与AI无人机编织的智能巡检网,让隐患识别准确率达到99.02%。这种变革不只体现在数字上,更让巡线工人从险峻山路的跋涉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无人机翻越苗岭侗寨,数据流编织智能电网的智慧巡检新模式。
变电站的智能蜕变同样令人瞩目。铜仁供电局的运维变革中,5383台视频终端与11万个自动巡视点位,将160座变电站巡检时间从800小时压缩至2小时。铜仁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副总经理张翅形容:“这就像给每座变电站配备了永不疲倦的电子医生。”系统已自主发现设备缺陷587项,避免事故27起,使当地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至1.83小时。在这背后,是78套北斗终端、240套在线监测装置和119项发明专利的技术支撑,展现着贵州电力人的创新智慧。
新能源消纳的精准钥匙握在AI气象预测手中。依托“大瓦特”体系构建的高精度新能源发电预测模型,贵州电网构建了智能电力平衡体系,实现源荷精准平衡和高水平新能源消纳,截至目前,贵州电网新能源消纳率达9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技术突破最终要转化为民生福祉,在夯实技术底座的基础上,贵州电网公司将创新成果持续转化为服务效能。
服务升级彰显人文温度。走进贵阳供电局城北营业厅,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对虚拟客服“爽小电”做最后的调试。这款字典覆盖率91.8%的智能助手,能在30秒内回应“阶梯电价怎么算”“增容流程怎么走”等问题。
贵阳供电局城北营业厅班长陈曲说:“简单问题交给AI,员工就能专注解决复杂需求。”虚拟客服“爽小电”重点围绕用户办电的一系列高频功能进行服务,同时,还能提供电费查缴、用电报装、用户电话号码及身份信息修改、停电查询等高频服务场景,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基层减负换来服务提速。毕节供电局的“数字员工”将抢修工单签收时间从155分钟压缩至10分钟内,闭环及时率提升23个百分点。“数字工具减了负,咱们服务群众的底气更足了!”毕节供电局配网综合班作业员杨登强开心地说。通过自动监测工单状态、智能推送超时提醒,基层员工每天节省3小时统计时间,全部投入到故障处置中,让群众的用电难题得以“加速解决”。
安全防线有了科技加持。每日近千个作业现场在AI视频监控下,助力“无视频不作业”模式推广应用,提升电网设备和人身安全的本质能力和水平。在施工现场,系统能精准识别安全帽佩戴不规范等隐患,预计今年年底,将更进一步实现对登高、验电、挂接地线等关键动作的行为识别,不仅提升效率,更系紧了电力工人的“数字安全带”,让高危作业有了科技守护。
从云上贵州到城市生命线,从高压铁塔到千家万户,“大瓦特”正在书写智能电网建设的贵州答卷。当无人机掠过苗岭,当数据流穿过侗乡,这片土地上的灯火正被科技点亮。贵州电网用实践证明:真正的智慧电网,既要筑牢技术的“数字基座”,更要接通民心的“连心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通讯员 张晓璐
编辑 刘力维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