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因高温天气“休园”两个多月的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二郎镇龙伍新村智慧农业园又繁忙了起来。老棚内,20多名村民开始移栽西红柿幼苗;紧邻老棚不远处,园区二期智慧大棚正有条不紊地建设。
智慧农业大棚投入使用后,园区先后引进了自动水肥一体机、自动卷帘机、自动放风控温机、自动打药机等系列电气自动化设备。随着用电设备增多,用电负荷远远超过了智慧农业园项目建设时期,再加上园区距离供电台区较远,2025年1月底,在蔬菜坐果的关键时期,农业园出现了低电压问题,导致大棚内的温控、灌溉设施使用不顺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本想趁着春节前后卖个好价钱,突然出现的低电压,让杨文东瞬间犯了愁。
得知这一情况后,太和县供电公司立即组织客户经理与园区负责人杨文东对接,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考虑到园区二期发展规划和用电需求,建议咱们园区安装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这样有利于长远发展。”在太和县供电公司的建议下,经过报装、勘察、设计和施工,2月中旬,一台崭新的变压器顺利在园区“上岗”,供电线路延伸到每个大棚的门口,彻底解决了园区低电压问题,丝毫未影响到大棚蔬菜的生长。
有了稳定的电力支撑,电气化智慧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大棚内的屏幕实时显示着关联农作物生长的光照、湿度、温度、土壤酸碱性等指标。“从前‘靠天吃饭’,现在‘看数种田’,电气自动化智慧农业设备真是便捷又实用。”张云峰说,园区管理人员只需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在手机端远程调整参数,就能实现一键施肥、通风、浇水、遮光,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精准调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杨总,咱们农业园区马上要扩建了,我们提前来了解下用电负荷情况,避免出现去年的低电压状况,耽误咱们园区用电。”8月初,涉及18座智慧农业大棚的龙伍新村智慧农业园区二期项目正式开工,预计9月底竣工投运,春节前大棚种植的蔬菜将陆续上市。开工前夕,宫集供电所负责人苏坤向园区负责人杨文东了解用电需求,将电力保障工作做在前端。
如今,二郎镇智慧农业大棚种植面积已超越千亩,电气智能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对电力供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太和县供电公司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全力支撑电气智能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该公司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电网提升行动,今年以来改造农村电网项目56个,涉及农村电网线路190公里,通过“网格化”服务模式,依托“清廉皖电”数智监督平台,对供电服务农业用电的规范性进行监督,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徐刚 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