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由行业小弟到隐形冠军,由跟跑同行到领跑国际,由生产基础材料到研发核心材料,由填补国内空白到打破国外垄断,济源工业企业正抢跑在核心材料的新赛道上,不断奏响向“新”而行的新乐章。
9月1日,走进位于济源高新区的河南优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已经细到毫米级的铜材,在自动化拉丝设备的高速运转中,被再次拉成比头发丝还要细的超微细线。该公司总经理李科说:“我们的超微细线材已实现0.1微米的可控精度,加工持续长度可达40万米。”
由铜材到铜线,由毫米到微米,貌似仅仅是直径的变化,其实已完全超越铜的范畴,经过科技人员“调理”后它与多种金属“合体”有了更多的名称:高性能银铜合金线、高性能键合丝……它们作为半导体中关键器件的核心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数据传输、芯片封装等尖端领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铜合金超微细线材完全依赖西方国家,属于典型的‘看脸色’‘卡脖子’。”李科说,他们与国内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历经6年合作攻关,终于实现“东风破”,完成了从材料研发、特定加工到超微细线材形变的全链条闭环生产。
9月1日,位于济源经开区的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在洁净度达1万级的无尘生产车间,薄如纸片的铜箔正从生箔机中缓缓产出。“其实它比纸片要薄得多,厚度仅有4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一名技术人员说:“由于这种高端锂电铜箔是电子器件的核心材料,所以被业界誉为电子产品的‘神经网络’。”
记者在极具科幻感的该企业科技中心展厅内看到,截至目前,豫光集团已构建起以高纯金属、铅锌合金、新能源材料、稀贵稀散金属四大核心材料产业链,其中7N超纯碲、7N高纯镉已达到行业最高水准,铅铋合金、硫酸钴等新材料相关技术突破了多项“天花板”。
一路走来,记者欣喜地看到,曾经被笑为是“傻大笨粗”的有色、钢铁等传统产业,在积极构建核心材料生态圈的同时,也在快速提高着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不久前刚刚投产的航空及微电子新材料应用复合多金属制造项目,将为半导体制造等领域提供更多以锑为核心的合金新材料;
在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端欧美系齿轮钢、高端汽车用钢等新材料钢,使其成为中外更多下游企业关键部件的核心钢铁材料供应商。……
记者从省科技厅发布的《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获悉,济源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已跻身全省第5位。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截至目前,济源已拥有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省制造业头雁企业、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96家,均创下历史新高。
济源工科局相关负责人说,正是锚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核心材料,不仅推动传统企业成功转型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更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