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和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对辅助器具需求巨大。9月5日,记者从中国残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以下简称“福祉博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集中展示超1万种科技助残创新产品。届时,包括脑机接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导盲眼镜、智能导盲犬、AI手语翻译设备、智能轮椅、智能假肢等在内的辅助器具创新产品也将首发亮相、集中呈现。
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纳新介绍,本届展会将着力突出科技助残,着力展示“十四五”以来残疾人辅助器具领域最新技术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成就。现场设立展区22000平方米,按产品功能,分别设置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儿童康复、养老与无障碍设施、医疗器械/康复器械等7个展区,全方位展示用于残疾人、失能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医、学、娱等方面的用品用具、设备和技术服务。
自2007年至今,福祉博览会已成功举办17届。今年有何亮点?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主任孔德明透露,展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展商数量为历年之最,400余家国内外辅助器具生产企业、服务机构将携超1万种科技助残创新产品参展。届时将展出通过意念操控的智能仿生假肢、基于脑电信号实现精准导航与避障的AI智慧轮椅、融合多模态感知技术的导盲机器狗和集成实时翻译、语音交互、智能导航等功能的智能眼镜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博览会还将开设辅助器具创新产品首发大舞台,邀请企业向与会人员介绍新产品的特点、功能、市场前景等内容,让观众直观感受科技创新为生活带来的变革。“前期,辅具中心对科技助残创新成果进行了广泛征集,共收到80余家企业的超百种产品,征集的产品包括脑机接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导盲眼镜、智能导盲犬、AI手语翻译设备、智能轮椅、智能假肢等。这些产品将分为5个场次进行发布,呈现科技创新为残疾人美好生活创造的新机遇,带来的新变化。” 孔德明说。
作为本届福祉博览会的承办单位,北京市残联将组织京津冀地区的19家企业、机构,展示京津冀三地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深度合作、协同发展的新进展。
“近几年,随着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的提升,以及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老年人自发前往福祉博览会参观和购买辅助器具新产品。”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董连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市积极推动高科技辅具产品应用于服务残疾人之中,将高科技产品引入政策性补贴目录,让残疾人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方便使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