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博士讲科学第四十七讲“共振”科普主题课堂在曲靖市科技馆举办,本次科普讲座邀请到了曲靖师范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陈启老师进行主讲。陈博士通过生动演示、趣味互动,带领众多学生和家长揭开了物理共振现象的神秘面纱。
课堂从“生活里的物理”切入,用“闹钟响铃是声音现象”“滑梯下滑是重力作用”等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孩子们明白“物理就在身边”。再以“节奏同步力量大”的比喻,点出核心理论——物体频率完全一致时,就会产生共振。现场演示的“玻璃杯共振实验”最吸睛,当声音频率与玻璃杯固有频率一致时,杯子瞬间被震碎,台下惊呼连连,抽象原理一下变直观。
为了让知识更对孩子“胃口”,陈博士把动画角色请进课堂:以“超级飞侠乐迪荡秋千”讲解如何借共振让秋千荡得更高,用“喜羊羊跑步呼吸节奏”说明人体与共振的关联,用“盖亚奥特曼从空中落地产生震动,引发建筑大楼的共振,导致建筑坍塌”来说明建筑共振,还举了“怪兽哥莫拉会利用超声波共振攻击奥特曼”的例子,让抽象概念变得具象易懂。还延伸介绍了微波炉加热、热水瓶“嗡嗡”声、沙漠“唱歌的沙子”等生活与自然中的共振现象,让大家发现“共振藏在每一处”。
“原来士兵过桥要便步走,是为了避免共振毁桥!”“洗衣机晃得厉害,垫垫子就能减少共振!”在“共振与安全”环节,陈博士结合塔科马海峡大桥坍塌案例,讲解共振风险,同时分享过桥便步走、洗衣机垫防震垫等实用技巧,教孩子们“用科学避隐患”。
互动体验环节彻底点燃现场。孩子们围着“hellokitty小猫共振仪”转按钮,看小猫跟着“节奏”跳舞;凑在“仿鱼洗盆”前搓铜耳,看着水花随着共振溅起,动手过程中笑声、惊叹声不断,科学兴趣被充分点燃。
这场“共振”科普课以“现象—原理—应用—安全”为线,把物理共振现象变成可感可玩的体验。不仅让孩子吃透了共振原理,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古代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共鸣,更埋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科普活动,让更多青少年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通讯员:孙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