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1日全面启动,各类活动将持续1个月,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据介绍,今年全国科普月活动聚焦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等内容,将在全国范围开展“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科普之光·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等系列特色活动。
眼下,各大门户网站及相应平台,几乎都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应信息予以辟谣,而相关谣言,除了有人见利忘义,为了博得流量而刻意炮制,另一部分则是各类打着科学的旗号而胡言乱语的内容。这一点,在刚刚发生的“血月亮”天文现象中,已经有着明确的表现。尽管我们对月食等天文现象已经研究得相当透彻,但是,直到今天,所谓“血光之灾”,以及更为神乎其神的什么辐射等奇谈怪论,依旧大行其道。至于朋友圈中,尤其是家庭群中,各类以科学之名而行忽悠之实的链接,同样是令人啼笑皆非。
所有这一切,对于“知其然”者而言,可能只是一笑了之,而其后果也是相当严重。小而言之,影响个人及家庭生活;大而言之,对于社会的稳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干扰。而相应现象,也都折射着一个问题,即民众的科学知识,乃至科学常识,还是亟待提升。而这也正是我们开展全国科普月活动,推出“科普盛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尤其应该重视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老年群体,整体而言,科学常识更为缺乏,而他们的观念却又是根深蒂固。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件一再发生,在相当高的程度与相当大的范围上,都与他们缺少科学知识,进而无法进行理性思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广大未成年人,则是社会的明天,确保他们拥有科学的思维,则是提升整个民族科学素养的前提与保障。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开展相应的科普活动,更应本着因人而异的原则,寓教于乐,烹制适合他们口味的盛宴,吸引他们乐在其中,引导他们对于许多科学现象,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也期待整个社会基层组织,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大张旗鼓地开展丰富多彩且富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在“热闹”的氛围中,以“门道”拓展民众的视野,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
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其著名演讲《未有天才之前》中振聋发聩地说道:“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开展科普活动,推出“科普盛宴”,从整体上提升社会科学素养的同时,在推动科普事业强劲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为科学创新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培育了丰厚而肥沃的科学土壤。(作者 乔秋龙 范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