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余晖
9月10日,2025年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峰会上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创办于2012年,已经成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
在峰会上,丁薛祥指出,“自2019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每年都向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发表重要视频致辞或致贺信,宣布一系列深化服务贸易开放合作的务实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什么是服务贸易?
根据世贸组织的界定,服务贸易包含12大领域:
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金融服务、旅行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教育服务、分销服务、环境服务、其他服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加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各国竞争的焦点已经逐渐转向——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引擎。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服务出口预计增长4%,上半年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对我国来说,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我们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塑造国际竞争优势的迫切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有“三大支柱”,分别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
我国服务贸易潜力巨大,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这是中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万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8872.6亿元,同比增长8.0%。在8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预计全年服务贸易仍将保持增长,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
在此次峰会上,丁薛祥指出,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中国稳步推进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提升便利化水平,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既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开拓了增长空间。
有成绩也有挑战。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也存在一些难题。
一方面,服务贸易壁垒仍然存在,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试图主导绿色贸易、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并构筑具有歧视性、排他性的规则体系等。另一方面,我国服务出口总体规模偏小、高端服务业支撑不足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结构性发展失衡问题依然突出。
在峰会现场,丁薛祥提出3点建议:
一是坚持高水平开放,加强规则对接和规制协调,减少服务贸易壁垒,营造服务贸易发展良好环境。
二是坚持全方位创新,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国际合作,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提质升级。
三是坚持互利共赢,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贸协定,以服务贸易互惠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开放”和“共赢”。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自2015年以来,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已经历数次扩围,推进了科技、金融、电信、文化等10多个服务领域的开放。此外,建立了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是我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此前提到,“未来,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不断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创新”。
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把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此次峰会举行之前,8月26日,国务院以“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进行第十五次专题学习。
国务院总理李强提到,“要积极推进新兴领域服务出口,依托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方面创新优势,扩大科研、咨询、电商等服务出口,加快培育发展数字服务贸易、‘人工智能+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
据介绍,今年服贸会上,百余家企业首发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聚焦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智慧物流等领域。
作为最能体现服贸会科技含量的专题展之一,今年服贸会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聚焦数字服务贸易和高精尖产业,围绕电信服务、数字技术、人形机器人、低空智联网等领域设置展区,以新技术、新体验助力服务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