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移动安徽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移动)通过5G、物联网、AI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江淮大地的森林、江河、湿地间织就一张生态保护的“智慧防护网”。从祁门县的西武岭林场到铜陵长江段的江豚栖息地,再到繁昌区的森林山麓,让“科技守护”成为生态答卷中温暖的底色。
安徽移动搭建智慧林业云资源管理平台。安徽移动供图
森林:5G+物联网构建“智慧林场”
祁门县西武岭林场是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曾因盗伐、火灾等问题面临生态压力。为提升林区的综合防控能力,安徽移动运用5G、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其搭建智慧林业云资源管理平台,集成森林资源信息管理、防火预警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护林员信息化管理四大系统,形成“一张图”可视化管理。
通过护林员信息化系统和指挥平台,巡查轨迹可追踪、现场视频能回传,跨部门协作效率大幅提升;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实时监测,助力公益林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智能设备24小时监测火险,早期火情快速识别并预警,扑救路线精准规划,应急指挥效率显著提升。如今,西武岭林场的综合防控能力全面升级,生态管理迈入“数智化”新阶段。
安徽移动打造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监管平台。安徽移动供图
江河:AI+5G守护“微笑精灵”
在铜陵长江段,一场为江豚“保驾护航”的行动正悄然展开。安徽移动打造的长江(铜陵段)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监管项目,深度融合5G与AI技术,构建起全方位、智能化的监测体系。
在和悦洲、老洲岛、胥坝岛以及沿岸等野生动物活动的核心水域,AI高清智能监控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算法,精准捕捉江豚的种类、数量、行为状态,科学分析其活动轨迹与健康状况。同时,摄像头还能识别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判断是正常科研、巡护,还是非法捕捞、砍伐、偷猎等破坏行为,一旦监测到异常,系统立即发出警报,通知巡护人员。这套“5G+AI”的“电子护林员”,有效遏制了非法干扰,为江豚等水生野生动物营造了更安全的栖息空间。
安徽移动建设的繁昌区森林态势预警系统。安徽移动供图
火情:热成像+5G实现“千里眼”预警
芜湖繁昌区森林态势预警系统的投入使用,让护林员足不出户,就能对县区内森林山地野外火源进行实时监控。该系统以热成像为主、可见光烟雾识别为辅,利用5G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建成森林防火智能探测系统,实现林区全覆盖、24小时远距离监控。
“这里有烟雾,把图片放大,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屏幕弹出的红色预警,区应急局管理人员通过屏幕即可实时查看森林画面,一旦发现烟雾或火点,系统立即定位并报警,护林员可快速响应。“以前巡山靠腿,现在靠‘屏’,效率提升了不止10倍!”护林员的话,道出了数智技术对森林防火的革新意义。(安移)
上一篇:人民日报:算法公示的治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