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T时报
作者/ IT时报 孙妍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走进外滩大会机器人小镇,机器人做菜、救援、演奏……忙得不亦乐乎。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于9月10—13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机器人小镇成为此次大会的焦点,四大机器人展团——张江机器人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肥科大硅谷、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共40家具身智能企业空降上海,展示人机共生的科技发展图景。
炒菜真能吃 助老康复很专业
在众多充满未来感的展示中,服务类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场景格外引人注目。看,一个机器人厨师正在炒菜,这次不是表演,而是真的能吃,有观众表示:“红烧鸡翅味道不错,比盒饭好吃。”
观众在四道菜品中选择一道,机器人厨师就能自动识别操作台上的各类食材和厨具,精准定位食材工具,从取菜、炒菜到清洁,全流程自动化,无须人工干预。这位机器人厨师来自蚂蚁集团旗下的具身智能公司灵波科技的R1机器人,这是它首次亮相外滩大会。
在“机器人小镇”,来自四川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全新的“贡嘎一号”四代机。“贡嘎一号”是国内唯一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在现场,参观者给出拿饮料的指令后,机器人能自主去餐桌上拿饮料并递给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参观者,展示了很好的空间智能理解和行动能力。
机器人走入生活、走入家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仍是医疗健康与养老看护。
傅利叶智能康复港的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能模拟治疗师的手法,在三维空间内实现更轻便柔顺的上肢康复训练。
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则具备搀扶老人行走、协助起床等功能,并通过类脑启发算法,实现喜、怒、哀、乐四种表情模拟,还能通过舌诊、面诊等方式对参观者进行体质辨识。
越险地、救“婴儿”、安雷管都在行
机器人翻越崎岖高地,操作电箱闸刀,安插火药雷管,甚至还在废墟中成功救出“婴儿”……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外滩大会AI科创赛“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上的真实画面。
在4家具身智能厂商的机器人轮番登场,七腾机器人首先挑战“危境穿越”任务,模拟在崎岖沙地上行走、上坡与下台阶。轮式底盘虽有晃动却迅速调整恢复,引来观众阵阵欢呼。机器人代替人类进入人迹罕至的野外勘探场景,非常考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与环境感知的能力。
随后上场的双瀛航空&求之科技队成为全场焦点,他们共同研发的机器狗从废墟中救出了“仿真”婴儿。通过多模态传感器扫描生命信号、清除石块,机器狗稳稳“救出”仿真婴儿。它们能突破人体极限,进入高温、有毒环境承担极端危险的任务,将是救援队未来的“超级队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庆杰教授表示,工业巡检和应急救援是机器人落地最具价值的两大场景。当前机器狗的移动能力已较为成熟,但精细操作仍是行业痛点。
最后登场的中科慧灵机器人,挑战模拟矿洞爆破任务,需将火药芯精准插入雷管及狭窄矿洞。尽管动作出现一次手滑,但机器人经过调整后最终实现毫米级精准操作。在矿山爆破、井下作业等高风险场景,这类任务普遍存在抓取与定位偏差的行业难题。
整场比赛不仅呈现了科技工作者在推进机器人技术从“技术演示”走向“产业应用”的扎实演进,更传递了AI发展的核心追求:让技术服务于人,人类需要保护的地方,就是AI发展的方向。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外滩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