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 的 “星链”(Starlink) 卫星互联网服务近来麻烦不断。据路透社援引科技故障追踪网站 Downdetector 的信息报道,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卫星互联网服务 Starlink 经历了短暂中断,峰值时影响超4.3万人。
Downdetector 称,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点15分,报告问题的美国用户数量已从此前峰值超过4.3万降至不足1000人。其公告称,“Starlink目前正经历一次服务中断。我们的团队正在调查”。该公告随后被删除。
事实上,这并非 “星链” 首次出现问题。就在 8 月 18 日,“星链” 再次遭遇网络中断。彼时Downdetector 统计显示,当天累计收到近 3000 份故障报告,高峰时段超 4.08 万美国用户受影响,波及达拉斯、旧金山、芝加哥等主要城市,英国、澳大利亚及南美部分用户也未能幸免。
那次中断期间,星链整体连接率降至平时的 32%,与用户反馈的 “完全断网” 或 “信号不稳” 情况一致。而巧合的是,此次宕机正值 T-Mobile 推出基于星链的 “直连手机” 服务,这无疑给新服务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宕机之外也麻烦不断
除了网络中断问题,“星链” 卫星本身也状况不断。2025 年初以来,受太阳风暴等因素影响,大量 “星链” 卫星加速坠落。NASA 报告显示,太阳喷发出的高能粒子使地球大气变 “热”,增加卫星阻力,导致其比预期更快坠向地球。仅 2025 年 1 月,就有 120 颗星链卫星在大气层中烧毁,截至目前,全年已有 583 颗卫星 “报废”。同时,第一代(Gen1)卫星也因设计寿命(4 - 5 年)到期,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超过 4700 颗 Gen1 卫星中,已有 500 多颗 “寿终正寝”。
大规模卫星坠落不仅引发公众对地面安全的担忧(比如去年 8 月加拿大一农场发现星链卫星残骸),还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研究显示,每颗星链卫星坠毁会产生约 30 公斤氧化铝颗粒,或破坏臭氧层。尽管 SpaceX 回应称卫星设计为完全焚毁,碎片不会造成地面威胁,但加拿大出现的卫星残骸仍让不少人对该解释存疑 。
“星链” 推出的目标是通过部署数千颗低轨道卫星,构建全球覆盖的高速互联网服务。目前,其在轨卫星总数已超 7000 颗,覆盖全球 125 个国家,拥有 500 多万用户。然而,接连不断的事故暴露出低轨卫星互联网的诸多结构性弱点。尽管卫星数量庞大,但核心软件服务的单点故障就能导致全球服务瘫痪;卫星受空间环境影响大,轨道稳定性面临挑战;大规模卫星部署与退役,也带来安全与环境隐患。
分析认为,随着 “星链” 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以及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新服务,其运维压力与公众期待同步上升。未来,如何在加速扩张的同时保障服务质量与稳定性,解决卫星坠落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是 “星链” 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关乎整个卫星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