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科学进万家,科普正当时
创始人
2025-09-17 02:41:58
0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今年9月是全国首个科普月。以往,我们更熟悉的是科普日,从科普日到科普月,看似只是时间的延伸,实则意味着科普活动更加丰富多元,从而更好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氛围,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今年的科普月期间,很多地方和部门都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像科普讲座、展览、互动体验等等,把科普送到更多人的身边。我们首先到中国科技馆去看看。

金秋九月,首个全国科普月如约而至,而青少年无疑是这场科普盛宴的核心与焦点。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点人群,青少年是科学的未来,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希望。今年科普月紧扣“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的核心主题,将青少年科学教育放在了突出位置。

在中国科技馆一层西大厅,一场关于未来科技的探索之旅正在火热进行。科学方法特训营是中国科技馆2025年重磅打造的大型综合性科学教育活动。它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具有一定真实功能的模拟外星科考站。几十名青少年分组协作,围绕外星科考站建设的“能源收集”、“环控生保”和“交通科考”三大分系统,展开了一系列紧张而有趣的挑战。在特训营的几个展台前,围满了不少前来探索的低龄小朋友。孩子们踮着脚尖、睁大眼睛,对各类趣味科学装置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和科学方法特训营相比,中国科技馆恐龙广场的科学运动会更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在“脑电波足球挑战赛”区域,好奇的孩子们围满了球场,参与者头戴特殊的脑电采集设备,全神贯注地盯着悬浮在空中的磁悬浮足球。选手们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驱动足球朝着对方球门前进,这纯粹就是一场专注力的终极对决。

其实不仅仅是在科技馆,只要我们留心,许多场景都可以成为生动的科普课堂。9月5日,安徽芜湖的几十名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参观一场代表着业内顶尖水平的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拥有双发动机的大载重无人直升机、能在城市狭窄空间进退自如的倾转旋翼飞行器,一件件平时书本里难得见到的展品,让孩子们眼睛都亮了。在今年科普月的活动中,这些前沿科技的展示与体验成为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的抓手,而与此同时,扎根生活的实用科普同样不可或缺,它是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中接地气、有温度的重要一环。

昏暗的地下管廊内烟雾弥漫,全身防护装备的“救援队员”正摸索前进,寻找被困者。发现目标后,他们迅速进行伤情评估,一人前方开路,两人协同护送转移。整个救援过程不到五分钟。这一幕并非真实救援,而是雄安(保定)应急中心开展的模拟救援体验。科普月期间,这里利用5D体感和VR技术,1:1复刻了雄安真实的地下电力系统,让体验者身临其境学习救援技能。在应急体感区,孩子们围在消防灭火实操体验机前,一边听灭火知识,一边上手练习。

根据屏幕上随机切换的电器起火、油盆起火、布料起火等场景,孩子们自主选择水基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模拟装置进行灭火。选对灭火方式,喷对位置、控好时长才算过关,让孩子们在趣味中收获知识。

科学知识的普及,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科普,对青少年而言,是启蒙科学思维的“第一课堂”,而对于大众,则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实用手册”。在安徽阜阳太和县,有一对特殊的“摊主”夫妇,他们摆的“地摊”不卖货,只教“救命的本事”。8年前,一场溺水悲剧让他们下定决心,开设“急救地摊”,把急救课堂搬出医院。说干就干,一个急救包,一个假人,夫妻俩的“急救地摊”就这样出现在当地的公园、广场。

安徽太和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吴磊:“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2017年我们刚开始走进公园摆摊,别人认为我们是卖模型人的,做生意的。有些人误会我们年轻人不好好上班,在这瞎折腾啥。”

随着案例宣传和持续坚持,市民对急救的认知逐渐改变,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更有人用所学知识救了人。8年来,太和县有近十万人次在这个“地摊”学习到了急救技能。为了让科技赋能传统教学模式,今年9月科普月开始时,当地科协就找到吴磊夫妇,赠送给他们一些VR眼镜,这样一来,体验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学习急救知识,“急救地摊”也升级成了“科普夜市”。

在科学普及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像吴磊夫妇这样的同路人。他们用行动为科普工作注入力量,也让科学知识更顺畅地走进大众生活。

一双双小手轻轻将水晶碎片铺进自己的盆栽里,闪烁的水晶碎片,折射出孩子们专注的脸庞。这是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为科普月特别策划的活动——DIY水晶盆栽,通过动手创作让孩子们领略矿物世界的奇妙。这座科普馆的馆长吕振欣就静静站在一旁。这家地质科普馆成立于2004年,由吕振欣的父亲一手创建。最初,她父亲便是怀着向更多人普及地质奥秘、传递地球科学知识的心愿打造了这里,它不仅是上海第一座地质类专题博物馆,如今更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馆长吕振欣:“2013年,我从英国读完硕士回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父亲因为脑溢血生病了,我不得已接了这班岗位。我内心真正的想法是等你康复了,我就还给你,我赶紧做我自己的事儿。”

这一接手便是12年,作为一家非盈利性的民营机构,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每年的运营成本高达上百万,而且吕振欣此前也从未接触过地质科普的工作。即使如此,她也没放弃。她学习各种地质知识,研究每件藏品的来历和价值;重组团队,培训讲解员,让展览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紧跟热点来开发各种互动体验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12年来,吕振欣已经从一名被动的接班人,成长为一位主动传播知识的科普人。

在去年年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强调了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普职责。今年科普月中,中科院等部门陆续组织众多科学家走进校园、深入社区,与普通民众近距离交流互动,让科学知识与科学家精神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深入人心。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由科学家面对面地向公众来讲解展示一些科学的原理、科学的设施,让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未来已来,激发他们对科学创新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热情。中国科协将进一步强化科学普及、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推动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数智化、科普基础设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五大工程,确保2035年科学素质的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从一个个贴近生活、充满温度的科普故事里,我们看到了科普生动的模样。它不在枯燥的课本里,而是在孩子们眼中对科学好奇的光芒里;它不在高深的实验室里,而是在科学家与民众交流的话语间。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5.37%,提前一年完成了阶段性的工作目标,但是与大幅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以科普月为动力,全民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社会氛围,才能激发全民创新潜能,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原创 麒... 为了普及原生鸿蒙(鸿蒙5.0),抢占更多的中端手机市场份额,华为nova系列今年开始计划一年两更,n...
原创 最... 近日,有关华为nova 13系列手机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之前透露的消息暴露,华为nova 13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