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负极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推动储能、动力等新能源领域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站在川内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节点,遂宁经开区迎来年产13万吨钠电负极材料的产业化基地建设热潮。
不同于传统项目建设,遂宁天钠能源项目创新采用“过渡厂房+定制基地”建设模式,有效盘活辖区4.5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与建设全新厂房相比,闲置厂房改造建设成本降低了40%,不仅缩短建设周期,更为抢占钠电材料市场窗口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遂宁天钠能源项目分两期推进。”公司基建经理薛东告诉记者,一期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除现有标准厂房外,还将新建10万平方米生产厂房。项目涵盖配套科研楼、办公楼、宿舍楼等附属设施,建成后能实现年产2万吨钠离子电池材料的生产规模。二期投资约40亿元,计划新建14万平方米生产厂房,投用后将形成年产11万吨钠电负极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生产线,两期全部完工能实现年产13万吨钠电负极材料的生产规模。
施工现场,遂宁天钠能源项目建设团队正在进行厂房内部结构调整、基础浇筑等工作,确保今年11月底前完成全部改造。待厂房改造完成后,设备厂家将进行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改造区域内的生产线将于2026年5月底前正式投产。
当前,国内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规模化产能缺口,大多企业有技术但没产能,制约了钠电产业的整体推进。遂宁天钠能源顺势而上,在基地建成后将推出经市场验证的成熟品类主打产品——生物质基TN-2、TN-4系列与焦炭基TN-X系列钠电负极材料,销往江苏、浙江、湖南等新能源主产地。其产品覆盖储能、UPS、动力、小动力、通讯基站、工程机械、启停电源等当下钠电材料主流需求场景。
“我们计划建立覆盖川渝地区的销售网络,让‘遂宁造’的钠电负极材料更快触及西南市场客户。”薛东说,一期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实现约7亿元年产值。整体项目全部投用后,年产值将提升至45.5亿元。此外,企业将借助地方品牌影响力,优先完成生产线调试与本地化供应链搭建,逐步扩大产能和市场份额,为遂宁新能源产业链补链强链注入新动力。(李谨益 杜鹃)
来源:遂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