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功夫鱼
前 言
在中国AI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关键时刻,腾讯和阿里正走着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带着微信生态在2C端横冲直撞,另一个则在企业级市场埋头深耕。
两条赛道一个炫技,一个搬砖,看似南辕北辙,却都盯着AI时代的制高点。
腾讯
如果把AI市场比作一场大型网游,那腾讯就是自带“外挂”的刺客型玩家,微信这把“神器”在手,别人还在考虑怎么练级,它已经能全图飞行了。
在今年的全球数字生态峰会上,腾讯展示了几乎覆盖所有场景的AI应用,广告精准投放,小游戏闭环交易,游戏里NPC智能到能陪你侃大山。
企点客服一天处理上亿次咨询,电子签合同审查速度最快一分钟,这些看似冷冰冰的技术细节,背后传递的信号很直接,腾讯不仅在C端狂飙,在B端也下了狠手。
国际化则是腾讯的另一个杀手锏,业务已经铺到80多个国家,还在沙特、大阪砸钱建数据中心,配合九大海外技术站点,你能感觉到它在努力把自己变成“全球化运营商+本地化服务商”的双重角色。
摩根士丹利的评价也挺到位,腾讯已经是2C端AI应用的“最佳实践者”,换句话说在AI赋能消费级应用的这条路上,腾讯几乎就是那个“课代表”。
阿里
腾讯爱秀操作,阿里则更像个“坦克”,沉稳、厚重,专注企业市场,高盛的报告用数据给出了答案,中国企业级大模型的日均Token消耗量在今年上半年暴增363%,这意味着企业真的在把AI往生产线上硬推,这个趋势让阿里成为最大赢家。
因为阿里手里有三张王牌,这第一张王牌便是市场份额,47%的中国公有云市场占比,基本等于一半江山,第二张王牌是客户群体,财富500强的中国企业几乎都在用阿里AI服务,最后一张王牌便是全栈能力,模型+芯片+API计费模式,形成稳定护城河。
这就像是游戏里那种能抗能打、还带回血技能的坦克角色,你不一定觉得它炫酷,但你不得不承认:没有它,整个队伍就打不动boss。
高盛甚至把阿里现在的处境比作“2022年ChatGPT刚在美国爆火”的时刻,谁敢投更多钱建基础设施,谁就能吃到未来几年的红利,阿里正好站在这个风口,所以目标价也一路上调。
结语
从市场逻辑上看,腾讯和阿里其实没有“正面冲突”,腾讯更像在C端体验场景里“放烟花”,让用户觉得AI无处不在;阿里则在B端默默修路,把企业的数字化基建做扎实。
两者的分工某种意义上是互补的,一个塑造大众感知,一个提供底层动力,只是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这两种路线都会被赋予“高增长潜力”的标签,那就是一个讲故事好听,一个账本好看。
在AI这场大逃杀里,腾讯是拿着匕首的刺客,靠速度和灵活性抢眼;阿里是扛着盾牌的坦克,靠耐力和稳健撑场。最后谁能赢?大概率要看市场更看重哪种“生存方式”。